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豬:中華文明核心的核心

西周青銅豬尊(繪畫)
豬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與人的關係密切。《世界文明史》的作者威爾.杜蘭特說,「家是文明的核心」。中文的「家」字由內有一豬的房子構成,豬儼然就是「文明核心的核心」了。對於中國人來說,豬的意義不同凡響,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中華文明屬農耕文明,此前可能有過採摘、遊牧的階段,而一旦掌握了農耕技術,就在水土適當的地方安居,仍有一些畜牧,但主要靠農耕繁衍。遊牧經濟中,牛羊犬馬可以遊牧遷徙,豬則難養。定居的農耕經濟中,豬的價值就很大,很早就享有崇高地位。

內蒙有個興隆窪文化遺址,屬於約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最重要的發現,除了大量玉器,是墓葬中與墓主同穴埋葬的雌雄兩頭豬遺骸。可以看出,墓主為了獲得某種超自然力量或祈求保佑,與崇拜和祭祀的對象 ── 豬 ── 並穴埋葬。顯然,豬對興隆窪先民具有圖騰崇拜的意義​​。

此外,一個祭祀坑中發現了一條豬首龍,長約20米,用紅褐色石塊擺砌而成,龍的頭部直接擺放着一個完整的野豬頭骨。這可能證明:龍的前身是豬,原始的龍是豬龍。

興隆窪出土的石砌豬首龍
附近稍晚期的紅山文化(約六千年前)最出名的文物就是豬龍莫辨的玉豬龍。它的頭部較大,雙耳豎起,雙目圓睜,吻部前噘,多數褶皺明顯,身體蜷曲如環,首尾相連或分開;頸部有小孔,似是掛飾。

《山海經》有記載云:「軒轅之國在窮山之際,人面蛇身,尾交首上。」這與玉豬龍相似,因而有些人認為,玉豬龍與軒轅國有關。殷墟婦好墓(約三千二百年前)也出土了很多玉龍,與紅山文化玉豬龍酷似。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劉國祥說:「紅山文化玉豬龍對商、西周、東周時期蜷體玉龍的造型產生了直接影響,應為中華龍的本源,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標誌之一。」

據各個朝代與龍有關的繪畫作品,龍到漢代才由蛇尾演變為鞭型;到唐宋,才定型為我們熟悉的龍形狀,而爪、尾、首、鬚的形狀不斷變化,如到五代出現獅尾,明清時又變成了魚尾。

河姆渡出土的豬紋陶缽
豬與龍曾經相關的考古發現,起碼說明古人對豬對龍的崇拜曾經不相上下。在古代,豬屬猛獸,是與老虎、獅子一樣為人們敬畏。那時的豬肯定是野豬,而不是後來馴化了的家豬。

在江南的河姆渡文化遺趾(距今7000- 5300年)出土的陶豬、豬紋陶缽等,有助了解豬的馴化。家豬的最初形態是腦袋較大,吻部突出,鬃毛明顯,仍然保留著較多的野豬形態。

豬作為傳統六畜之一,除了被視為尊貴、吉祥之物,還被看作是聰明、剛烈、勇猛的象徵,西漢王莽就曾把一支由囚徒組成的敢死隊取名為「豬突豨勇」。

唐代,很多進士約定,日後有誰成為將相,要請書法家用朱筆在雁塔題名。朱筆,即「豬」筆,題即「蹄」。「豬蹄」是為莘莘學子的吉祥物,會在新年互贈以祝愿金榜題名。

配圖畫的是西周青銅猪尊,造型硕壮威武,仍不失兇猛野性,收藏於山西博物館。據說,商周的豬型青銅品,存世者僅三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