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饒宗頤:鬥長命與游於藝

對於饒宗頤教授做學問要「鬥長命」之說,想不到頗引起一些朋友議論。

饒教授此說有「戲說」成分,是告誡「搏命」的後輩而說的。可是從他個人成就來說,這不啻是事實。他的著述大部分是 60 歲退休之後才面世的,既彰顯他勤勉過人,也說明他長夀的優勢。他退休後還有約四十年的時光做學問,比很多人畢生致力學問的時間還長。

他對很多議題的讚研,有很長的醞釀期。

饒宗頤二零一零年出版了一本「小書」:《西南文化創世紀──殷代隴蜀部族地理與三星堆、金沙文化》。薄薄的32開本,約 22 萬字。早在一九九六年,已故北大教授、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就給這出版計劃寫下序言,就譽之為「巨著」。書中的三十多篇論文都不長,卻都是多年來不斷根據新發現和心得增添、修訂而成。饒宗頤自己短短的「引言」就前後寫了八年,注有三個日期。三星堆等文化遺址的發現,讓他長時間對西南神秘文化的研究得到激發,巴蜀地區得以置於中原與南亞印度、中東巴比倫之間一個重要的文化樞紐位置,賦予中國遠古史新面貌。

這也讓李白《蜀道難》中的異想天開 ──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與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始與秦塞通人煙 ── 有了依據。

長命而用功,優勢是明擺着的。一位為文徵明着迷的朋友說,文徵明的書畫也是因為長壽而有卓越成就的。相對之下,唐寅早慧早成名,也較早辭世,存世佳作就少了。兩人其實同在一四七零年出生,不過文徵明活到 89 歲,以風流名世的唐伯虎就只活到 54 歲。在當時,年過半百已屬難得。文徵明就真的長夀,而且勤力過人。他的小楷很出色,據說一天寫三小時,不少佳作完成於晚年。

有愛好中樂的朋友說第一次聽到「鬥長命」之說,於是慨歎:如果劉天華、冼星海、黃海懐、華彥鈞等音樂家稍微長命些,中國民族音樂成就會更豐富碩大。

音樂家有不少享得高夀,但英年早逝的亦復不少。莫扎特 36 歲,蕭邦 39 歲,貝多芬 54 歲。近年有多位中樂大師過早故去,俞遜發、閔惠芬、劉文金、湯良德等都特別讓人懷念。

饒宗頤之長夀則可能與他遵從古人志於道藝的路向有關,既致力於文,亦致力於藝,如孔子說的「游於藝」。在古人心目中,藝的範疇廣博,六藝包括各種藝術和技能。饒教授不僅廣泛涉獵學問,而且浸滛於書畫、音樂,自小撫弦,是古琴家。到晚年得病後,右手恢復較好 ,左手差一些,寫字畫畫沒問題,就是不能彈琴,「不過,我現在所彈的是無弦琴」。就是陶潛「蓄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之琴。

不知道「游於藝」是不是有助饒教授的高夀,但培養起對書畫、音樂等藝術的興趣,總是好的,有百利而無一害。隨便拿起鉛筆,專心抄寫幾行詩就很好,有助靜心息慮。

不必羡慕饒教授的高夀,學他為學修心之道更好。如樓宇烈教授勸勉的:做本分事,持平常心,成自在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