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感受星港的差異

新加坡河畔
昨晚從新加坡乘飛機回到香港,已接近午夜。離開機場時,已是零時三十分。的士在車流稀疏的高速公路上飛馳,望向窗外,與新加坡相比,差異是明顯的。

香港與新加坡,在歷史、地理、人文、經濟等各方面比較,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其他地方的人可能以為兩地是彼此的翻版。但對兩地居民來說,彼此的差異不少,到對方的城市走一走,一下子就感受得到。

因此,即使在黑夜的高速公路上,我也明顯地感覺到,這裡是香港,不是新加坡。

看看遠處的高樓大廈,仍然萬家燈火,但燈光有點黯淡,原因是空氣的能見度欠佳,可能是受空氣質素與天氣結合形成的霧霾影響之故。樓宇之高而密集,是新加坡少見的。黑夜裡,仍然能隐約見到高聳山巒形成的天際線,這在新加坡也看不到。遠處山頭的綠色完全被黑夜吞沒了,公路邊亦完全沒有樹影予人綠色的想像。幾個小時之前,從馬來西亞坐車直奔新加坡章宜機場,幾乎全程有綠樹夾道相迎。快到機場之前的一段路,我仍貪婪地欣賞着那種不知名路樹的千姿百態──樹不很高,但樹冠很大,樹葉好像都長在樹冠表面,而枝幹在樹冠下撐出一道道優美線線。整棵樹的形態,很像新加坡扁長的地圖。

新加坡是個平坦的島國,地勢平緩,平均海拔只有15米,中部最高的武吉知馬山只有163米,不及一座較高的摩天大廈。這使新加坡有大量可開發的平地,但新加坡的土地仍然不足,如今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大約有五分之是填海得來的。造地工程還要繼續下去。

新加坡現有人口約5.4百萬,以人口密度計算,比香港還大一些。可是在實際感覺上,香港比新加坡擠逼得多。這完全是兩地已開發土地多寡不同造成的。

香港一個很值得香港人自豪的特點,是一直以來嚴格控制土地開發,郊野公園保護的土地面積就佔了約四成,加上其他鄉村土地,綠色土地約佔四分之三。房屋都擠建在其餘約四分之一土地上。新加坡則大致上倒過來。這使新加坡的房屋用地可以有很大的規劃空間,做到疏落有致,保證有足夠的綠化用地,即使在市中心,也可以見到高大的樹木。離開市中心,樹木就更葱蘢了。香港還有點殘存的農村痕跡,新加坡則好像已沒有所謂農村了,綠色土地都是為了優化城市環境而存在的綠化帶,房屋都建在綠樹叢中。

過去25年中,新加地的人口增加了差不多一倍,但若從衛星圖片看,整個新加坡的綠色面積從原來的稍多於三分之一增加到接近一半。新加坡有「花園(般的)城市」(a garden city)之美譽;它未來十年的目標之一,是進一步發展成為「花園中的城市」(a city in a garden),公園的面積要增加三分之一。

新加坡的熱帶氣候有利於樹木瘋長,綠化的氣候條件是香港難以比擬的。可是終歲長夏,只有一季的單調亦會讓人吃不消。

在路上查看地圖時,一名路過的當地華人好意相問,看是否可予援手。一攀談起來,他即羡慕地說,你們香港有四季!這好處,可能是是很多香港人完全感覺不到的。

(星洲行,五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