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中原雅言(即孔子周遊列國時使用的中原通用語),是粵語人士都應知道的常識。我每次讀到有關資料,都有溫故知新之樂。中國的各種方言都有大量只存於口語中的字詞,按如今的標準,不應見於書面。其實深究下去會發現,很多是誤解。上述文章有不少這方面的例子。
譬如粵人愛說的「犀利」(利害)見於唐陸龜蒙之《雜諷九首》:「 吳兵甚犀利,太白光突兀。」更早的《漢書.馮奉世傳》亦有句云:「然羌戎弓矛之兵耳,器不犀利,可用四萬人,一月足以決。」台灣的教育部辭典則有《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序》:「未幾,改職方知制誥,詞鋒犀利,絕人遠甚。」
「傾偈」(談話)一語,原來古為「傾蓋」,《史記•鄒陽魯仲連列傳》有句云:「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傾偈」或「傾計」看來是由「傾蓋」而來。
粵人每天掛在嘴邊的「多謝」(謝謝),古人用來入詩:「多謝好風吹起後,化為甘雨濟田苗。」(唐李中《夏雲》)。
粵語詞的一個特點,是很多雙字詞的字序恰好與標準漢語相反,你說AB,我說BA。一些欠了語言常識的北方人會覺得「南蠻子」太難理解,怎麼總愛把「標準」顛倒過來?可是看看古人的文字,會發覺顛倒了的是北方話,可能是中原二千多年來一再受到外族入侵、胡言亂了漢語之故。
我翻翻書、查查字典,看到這些例子:
齊整(標準漢語是:整齊)。《三國志.魏志.鄭渾傳》:「入魏郡界,村落齊整如一。」《新五代史·梁書·謝彥章傳》:「晉人望其行陣齊整,相謂曰:謝彥章必在此也。」《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金鼓齊鳴,好不齊整,好不威武。」
擠擁(擁擠)。《讀書偶記》:「食畢出,再發簽人,方無擠擁紛擾之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只可惜看演水雷的人多,雖然不是十分擠擁,卻已是立在人叢中的了。」
菜蔬(蔬菜)。《宋詩鈔.池口風雨留三日》:「孤城三日風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西遊記》:「吃不多兒,因那菜蔬太鹹了些,不喜多吃。」
客人。唐杜甫《遣興》詩:「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
韆鞦。《歷代詩話.千秋》:「 山谷詩:『穿花蹴蹋千秋索,挑菜嬉遊二月晴。』余按:此出自漢武宮中,本云千秋祝壽之詞,王延壽作《千秋賦》指此。蓋正作『千秋』字,後世倒其語為『秋千』,易其字為鞦韆,皆俗譌也……觀山谷又詩云:『未到清明先禁火,還依桑下繫千秋。』可證。」
粵語中還有大量這樣的「顛倒」詞,有空查查字典,一定還有新發現。要撥亂反正嗎?當然無必要,知道就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