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怎一個「被」字難處置

被動句:老鼠被貓吃掉。
主動句:貓吃掉老鼠。
我多次遇到這樣的提問:這句子中的「被」字要刪去嗎? 都是就一個看來是「被動式」的句子提出的。很多時候,這其實是客氣的質疑:句子中的主詞分明是被動的嘛,為什麼要刪掉「被」字?日前又有同事這樣客氣地問。

        例如這樣的句子:
菜被煮得十分好。
一切辦法都被試過了。
這個問題可以在下次會上被討論。
按金會被沒收。
樹木都被吹倒了。

在香港,很多人會這樣寫、這樣說;稍為注意一下會發覺,傳媒人亦一樣。可是上面的句子不要「被」字不是更好嗎?
菜煮得十分好。
一切辦法都試過了。
這個問題可以在下次會上討論。
按金會沒收。
樹木都吹倒了。
簡潔、明快,不會有歧義,更重要的是,更像中文。

初初進入賣文行列時,就聽老前輩告誡:不要濫用被動式;被動式,英文多用,中文則少用。我一直記着這話,後來發覺,濫用的情況的確很多,這似乎與香港人自小接受英語教育有關。英文是形合式語文,主動與被動,不僅意思分明,而且形式分明。在潛移默化受影響下,寫中文寫到表示被動的句子,就形式地「被」起來了。

《現代漢語正誤辭典》上,就「被」字有長達十多頁的闡釋。辭典主要是針對外國人學漢語而編寫的,例句很多,但我讀了亦很有得益,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了。

辭典上解釋:現代漢語中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有兩類,一類叫「意義上的被動句」,沒有任何標誌,形式上與主動句完全相同;另一類是「被字句」,有「被」、「叫」、「讓」等標誌。如果表示某事物(一般不包括人)受到某動作的處置或影響,同時又不必或無法指出施動者時,一般用「意義上的被動句」,如「教室的窗戶都打開了」。在這類句子中,即使不用「被」等字,主語也不會被誤為施動者 。

解釋又說:如果要表示某事物(包括人)因施動者的動作而發生變化或產生結果,必須指出施動者時,一般應該用「被字句」來表達,如「我的字典被小王借走了」。

分清楚兩類句子,就知道什麼時候用「被」字,什麼時候可以不用了。

其實在英文,passive voice (被動式)的使用也是有講究的。備受很多英文寫作人推崇的 The Elements of Style 一書(自一九二零年出版後,至今重印過無數次)就有一節講到它的使用,但這一節叫做 Use the Active Voice (當用主動句),指出這通常比被動句直接而有力。

那麼什麼時候才用被動句? BBC 的網上英語答問有解答:句子通常把施動者作為主詞放在前面,如The boss invited her to the party. (老闆邀請她參加派對。);但當我們要突出受施動者影響的人或事時,就使用被動句,把它們放在主詞位置。如:She was invited to the party by the boss. (她獲老闆邀請參加派對。)

是主動還是被動,看自己要表達什麼好了。

中文的被動句還有一點要注意。說:他被(老闆)臭罵一頓;被批評;被剝削;被欺負;被拒絕……都沒有問題,可是若說被讚美、被愛戴就不妥當了。原因是,「被」字之前的主詞如果是人,連接的通常是不愉快的事情。

大陸網民近來在網上流行「被」句式,所涉通常也是不愉快的事。

1 則留言:

  1. In English, we always emphasize using the active voice because we always think in this sequence "Doer does something". If passive voice is used unnecessarily, it will cause confusion. So when do we use the passive voice?
    1. don't know who is the doer / emphasize the receiver of action (the object);
    2. avoid mentioning the doer to avoid embarrassment.
    No. 2 is used in business (probably politics too) a lot, especially in dealing with complaints, trying to de-emphasiz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mistake doer.
    In Hong Kong, as I have observed (from the textbooks), English teachers usually teach how to form passive voice. Rarely they teach students when to use it, or warn students to use it sparingly and carefully.

    Another sentence structure : "She is beautiful." "is" here is not an action. It is a linking verb. We don't make it passive : "Beautiful is been by her." In Chinese, "佢好靚。" The verb is missing. 佢(係)好靚。Could this sentence「教室的窗戶都打開了」be a linking verb sentence, where "打開了" acts as adjectival phrase "都是打開了的"/"都是開了的"? Because in Chinese, sometimes it is alright to omit the linking verb.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