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從「用心去吃」到中美關係

美國一個「用心吃」的午餐即將開始
對於吃,人們越來越講究了。在香港,傳媒花在「講飲講食」上的篇幅越來越大,不管是印刷媒體還是電子媒體,都在這方面大量投入人力物力。網上可以找到很多專門網站,人人都可以在上面當個食評家。去到哪個區想找個館子吃點什麼,很多人已習慣先用智能手機上網搜尋網民的推介,務求食不厭精。

星期天在《紐約時報》上也讀到一篇「講飲講食」的文章,切入點卻是大異其趣,不是介紹有什麼好吃的,而是推介一種飲食方式。文章的題目是Mindful Eating as Food for Thought,如果不了解文章內容和背後的理念,這很不好懂。它或許可以譯為「用心去吃,體驗食品」。

文章說的是在美國一些人當中出現的飲食新方式,它不但受到一些人喜愛,還得到一些營養學家推薦,認為可以用以對抗美國人暴飲暴食以致癡肥成為公害的現象。

如有接觸過越南裔一行禪師的禪學理論,甚至參加過他或者他的弟子舉辦的靜修營,一看文章題目就知道這樣的飲食方式是什麼回事了。一行禪師提倡活在當下,把禪修實踐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吃喝拉睡之中。他要求把當下的每一件事情都作為實實在在的禪修過程,都要專注、愉悅地去做好,從—呼—吸,到一口一步,都身心合一。

於是,吃喝都得認真對待,不是只求填飽肚子,而是要斂氣匯神、全心全意地一口一口地仔細咀嚼,不僅認真品嘗每樣食品、每一口的味道、香氣,還細意觀察食物的形與色,全神貫注把食物從手上送到嘴裡的每個動作。這個放大誇張了的過程,就像日本飲食題材卡通片每一格畫面的細緻描繪。

這樣用心的吃緩慢地進行,而且禁語。集體用餐時,餐廳一片寧靜,只聽到餐具的聲響。每個人都那麼專注,很多人閉上眼睛,只有嘴巴在慢慢活動。什麼叫活在當下,出席過這樣的活動,一定會印象深刻。

一行禪師曾到Google的總部── 一個高速、高效、緊張運作的地方──舉行這樣的一天靜修營,竟然然吸引了幾百員工參加,包括很多工程師。此後,禁語素食午餐,成為Google每月一次的例行活動。

對習慣了吃得多、吃得快的人來說,這不是容易的事:面對美食、特別是進了口的美食,難忍狼吞虎嚥。有人參與後,經過細嚼慢嘗,才第一次發覺天天吃到的食品的真味,又發覺其實不必如往常吃得那麼多。營養學家於是從中發現,這雖然不是為了節食,卻可以達到節食的效果。

一行禪師提倡體驗,認為禪的世界就是無需概念、純粹是體驗的世界。譬如飲茶,你全心全意品茖時,飲茶是一個體驗,難以區分主體()與客體();到事後回想,飲茶成了概念,但不能代替飲茶的體驗。

他認為,不經由概念、直接體驗真實的能力,是為「無分別智」。這種智慧是禪定的果,是關於實相直接而圓滿的知識。而在概念化的過程中,實相被弄得支離破碎了。

在閱讀和重新閱讀有關的報道和一行禪師的著述時,習近平正好到了白宮,與奧巴馬、拜登就中美問題各自表述。這讓我想到:他們談的哪些是支離破碎的概念,哪些是實實在在的體驗?
**
《紐約時報》文章:
http://www.nytimes.com/2012/02/08/dining/mindful-eating-as-food-for-thought.html?_r=1&src=me&ref=genera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