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裡!」 |
畫屬工筆,在寫實中帶着寫意,人物、器物都有點刻意的漫畫化變形,突出描寫人物的各種神情,傳神而幽默。色彩故意柔和而偏淡,仿似記憶之難忘而朦朧。畫的風格很眼熟,卻是說不出是哪個畫家的作品。
寫的都是很生活化的場景,從那段日子過來的人,一定會有過其中某些體驗,熟悉畫面裡的細節,如乘涼聽故事、拍蒼蠅、晾曬衣服、貓兒擾夢……。這些在當年不一定是樂事,甚至可能視為苦事,可是今天回頭望去,就可能在嘴角泛起笑意來。
時間這東西很奇妙,有酵素功能,過去的苦,一經時間發酵,往往就成蜜了,而且如釀酒,越老越醇。近些年,到處懷舊成風,就是日益發現時間這功能之神奇之故。
「從前……」 |
今天普遍掀起的懷舊風潮,則主要是時間上的情緒了,是對舊日時光事物的懷念,地域上的因素已相對減少。
值得懷念的事物,應當都是美好的;醜惡的東西,沒有人懷念,而只會盡力淡忘。可是事實上,在懷舊思潮中湧現的舊日事物不盡美好,而是經常被有意無意地美化、理想化了,或者因為附在真正溫馨美好的事物上,被鍍上幻化的暖色。人的記憶不可靠,而懷舊常常屬於有選擇的記憶,就可能更不靠。
鍋熱只待魚上釣 |
懷舊往往是由急劇變化催生的,空間的急劇轉移催生鄉愁,而事物在同一空間內的急劇變化,催生現在到處習見、成了時尚的懷舊。這可以說是對各種讓人經常措手不及、疲於應付的變化、換代,對普遍貪新厭舊行為的反彈。
懷舊本來限於人本身的體驗範圍,你體驗過的,例如自已的童年,才可以懷舊。可以在懷舊成為時尚的當下,年輕人也懷舊,而且所懷的舊常常超出他們的年齡經驗範圍,例如八十後對六十年代的懷舊,九十後對八十年代的懷舊。
懷舊普遍存在,證明它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它起碼有鎮痛功能,減輕現實不如意之痛;也可減壓,排解生活的壓力。只是要警惕:鎮痛劑、鎮靜劑通常容易上癮,有形成病態懷舊之弊。
**
《泛黃的記憶》:
**
《泛黃的記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