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要提防清流誤國

中國人都愛清官,為的是中國人歷朝歷代受貪官的欺壓太多了。「為官清廉」,是一個好官的第一標準。

有人這樣概括清官:標榜風骨氣節,不畏強權,遇事敢言,評議時政,指斥當道,不與權貴同流合污,可以不分場合,不理因時而動,逞一時之快意。

為迎合老百姓對清官的期待,民間有大量讚頌清官的各式文藝創作,各地戲曲舞台都不乏以清官為主角的劇目,代老百姓申申冤屈、吐吐烏氣。

可是,歷朝都有對只知按原則、理想、風骨任事的清官的非議,以為這樣的一等好人,未必能成大事,甚至無福於百姓。

清末的《老殘遊記》對清官就多有非議,劉鶚寫道:「清廉人原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個脾氣不好,他總覺得天下都是小人,只他一個人是君子。這個念頭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他說:「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我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

這就是所謂「清官誤國」,或「清流誤國」。台灣的總統馬英九挾清廉美名上台的表現,是近在眼前的例證。阿扁駭人聽聞的貪婪讓世人瞠目結舌之後,台灣人都對 Mr. Clean 馬英九有所期待,可是接踵而來水災等考驗,證明人們都跌了眼鏡,以致有人憤然說:「寧可要貪腐的總統,,也不要無能的總統。」

清官之弊,在於生活在自己構築的精神世界中,一切按自己信奉的原則、理想行事,以至脫離現實。他們耿介剛直,絕不妥協,甚至可以不惜犧牲性命,為理想獻身。可是他們未必有幹實務的才能,他們的能力可能只限於堅持自己的原則,至於理想是不是可以實現,就管不到了。他們可以說是擇善固執的表表者,為眼中的「善」理直氣壯,徹底服膺,不撞南牆誓不回。

雍正就深知清官難搞,認為「貪官之弊易除,清官之弊難除」。乾隆不僅賤視清官,對沽名釣譽之嫌的官員更深惡痛絕。

如果你習慣了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可能認為這等於為貪官張目了。在歷史上,與清官相對的,除了貪官,還有《史記•循吏列傳》裡的「循吏」,他們為人多有大抱負和出眾的才能,卻能和世俗百姓打成一片,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但不逞一時之氣。鄧小平提倡「不管白貓黑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就知道循吏之可貴。而在清流們的眼中,鄧小平不是好官。

清官在朝,能在官場誤國;清流未必是官,在野一樣能誤國。民間有大量這樣眼中只有理想的清流,不管是大陸還是香港。他們的理想都高貴、遠大、宏偉,可能是被譽為有普世意義、價值的,他們高踞道德高地,你難以從這樣的理想本身去非議、否定他們,但他們的盲目行動是否真的有利於達到這樣的理想是可疑的,更不要說是不是真正有利於百姓的福祉了。

崇高的理想、良好的動機,不能代表由之生發的行動正確、會帶來圓滿結果。好心做壞事的例子,歷史上舉目皆是呢。

**
舊作供參考: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com/2009/08/blog-post_21.html

2 則留言:

  1. 絕對同意。明末東林黨人就是這種務虛的官員,他們的擇善固執,令國家黨爭不絕。另外海瑞也是這樣,「萬曆十五年」中已有不少筆墨描寫他的迂腐、礙事;曾被罵為奸臣張居正,縱有很多不是,但他施行的政策令明朝多存活十多年。聽說現已有不少人為他翻案。
    「水至清則無魚」,此所謂清官起初的出發點應是基於理想,亦可能變質:利用別人把自己推上道德高地而不先知。

    回覆刪除
  2. 我之前看過類似的文章, 覺得很 inspiring

    PRUE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