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終得梅花留倩影

香港公園自春節後綻放的梅花,至今在枝頭盛開約三星期了。幾年來,年年看着它花開花落,但一直沒有好好拍過照。不是沒有嘗試,而是拍不出好照片來。今年本不打算再折騰了,誰料是今年才有較好的收穫。

拍得不好,除了技術問題,是設備問題,因為相機的遠攝功能不夠。香港公園的這株梅樹周圍,盡是聳立的高樹,如大葉榕、南洋杉、白蘭樹等。梅樹為了生存而爭取陽光,也一個勁地往上長。每年到了立春前後,梅花在高枝先綻放,此後爭相開在較高的枝椏上。要拍出好的照片,非要焦距夠長的鏡頭不可。我的相機只好望梅興嘆了。

今年,天氣較寒,而且冷得持久,傲骨的梅花偏迎冷風放,於是花期也長了;至今,一些枝頭仍然如粉堆玉砌。它的開花次序自上而下,就好像樹梢最早得到春風眷顧,最早開花報春,而較低的枝椏再接力讓開花,傳播春訊。

前天路過,走到樹下,竟然發覺主幹的裡側,在人高的水平綻放出一朵梅花來了,花已盛放,想來已寂寞地朝着無人的方向露面多天了。繁花都爭開在高枝上,很受人注意;這孤零零地貼在主幹上開的花,就難得找到知音了。昨天於是帶上照相機,在早上拍了一些照片。

對於梅花,我的感覺是,只拍花的美態是不夠的。在中華文化中,梅花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歷代文人詠梅、畫梅,都不只是詠其美,而更詠其質,把梅當為文人風骨、精神的體現。在繪畫或者攝影上,這都不能只靠梅花本身來表現。

梅花主要開在嫩枝上,這些嫩枝幾乎都如筆倒豎,筆挺是筆挺,但總嫌嬌嫩,加上梅花本身的柔美,梅花的性格就難表現了。「丹青難寫是精神」。所以多畫家畫梅都愛配上老幹,或者白雪,攝影也一樣。

梅樹的老幹別樹一格,真如虯龍盤結,鱗甲黝黑,氣象森然,與柔美的梅花一併合,剛柔相濟,對比鮮明,無論是畫面或內涵都大大豐富了。

香港公園那株梅樹不知有多少樹齡,樹幹不算粗壯,但已有虯盤之姿。當花開到主幹邊上,正是拍照的好時機。

梅花以花瓣分類,有單瓣、複瓣、重瓣之分。單瓣多有五片花瓣,也有六片的;複瓣有八到十四片;重瓣更多,在十五片以上。其實也不妨就分為兩類,即單瓣和多瓣。論美態,應以五片的單瓣最美,所以畫家筆下的梅花都屬五片單瓣。香港公園的梅花卻是多瓣的。

我在香港公園認識一位八十多歲的老畫家,這幾天沒見到她,想來是忙於籌備過幾天在南京舉行的畫展吧。她捐了一筆錢給南京的梅花山,她的畫展就安排於梅花節在梅花山舉行。不久前聽她說,南京方面答應她,待她乘鶴歸去,會破格讓她安葬在梅花山一株古梅之下。中國文人的靈魂,都受過梅花的熏陶。 
Posted by Picas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