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聽王中山的古箏演奏會,聽得最意外地愜意的,竟然是「安歌」時的全場最後一曲,一首中樂愛好都都耳熟能詳的「小曲」。
並不是說「安歌」之前的樂曲演奏得不好,絕對不是。王中山是當今最炙手可熱的古箏演奏家、教育家,對古箏藝術的提高與發展有很大貢獻,發明了不少新的演奏技巧,他昨晚在大會堂劇院的演奏非常精采,從第一曲到最後一曲都很吸引人,予人很大的享受。
他通過所選的樂曲,很全面地發揮了高超的演奏技巧。過去有個說法:「千日琵琶百日箏,半世三弦學不成。」就是說,古箏、琵琶、三弦比較,古箏最易,三弦最難。這話,在過去有一定道理,原因是古箏技巧簡單得多,只要音調好了,左右手技巧都不難,很易上手。
但經過近幾十年幾代演奏家的發展,已不能這麼說了,起碼新創作或改編的古箏獨奏樂曲,不再滿足於傳統手法。王中山昨晚就作了充分展示,無論左右手,都有很豐富的技法變化,兩手配合,變化多端。
其中一些技巧從拸植其他器樂曲而來。例如他把古琴曲《酒狂》改編用古箏演奏,就吸收了很多古琴的演奏技巧如泛音等,而且把樂曲有所發展,跟據自己的理解,把這首據說是晉朝名士劉伶創作的樂曲作出新的演繹,狂放、自由,比一些琴家節奏拘謹的演奏更「醉態可掬」。《河南小曲》則改編自劉明源的二胡名曲。以新疆風格創作的《在阿拉泰山下》,不用五聲音階而用七聲音階定弦,而且拍打琴箱發出不同的音色摹仿手鼓敲擊,風格很特別。
他以京劇唱段《打虎上山》改編的同名樂曲,更是炫技之作。他在「安歌」時一宣布此曲,觀眾即哄然,可見此曲之受歡迎和矚目。王中山以極高速度演奏這首以連串短音符連成的樂曲,搏得全場再次掌聲轟鳴。
他全場的選曲主要是這種特別有劇場效果的樂曲,都有快板強奏的樂段,有戲劇性的對比,都結束在調動聽眾情緒的高潮之上。他很善於演奏這類樂曲,演奏的肢體動作很誇張。即使一個弱奏開始的樂句,手臂也在半空劃一個大弧形,才輕輕落在琴弦上。樂曲的強奏結束時,動作就更誇張了(我懷疑他刻意摹仿了郎朗),接着是親切的笑容。觀眾一般很受這樣豪放風格的表演。
不過太追求這樣的效果,樂曲會偏於雷同。昨晚就有這情況,加上有五首樂曲要麼是河南、要麼是陝西音樂風格的北派樂曲,就更予人雷同的印象了。
到了「安歌」再「安歌」時,王中山笑說不能再演奏這種很耗體力的樂曲了,否則要「虛脫」。於是加演了古典樂曲《漁舟唱晚》,正是這首很多古箏演奏家會認為太簡單而不會選進獨奏音樂會的樂曲,讓我很得到出乎意料的享受。
《漁舟唱晚》太耳熟能詳了,要演奏得讓人耳目一新,談何容易。王中山竟然做到了。他沒有太花巧的加工,但每一樂句、每個音符都用心處理,特別是在刻意弱奏的地方。這曲一反剛才的剛強響亮,而是恬靜閑適,讓人狂跳後的心安寧下來。只是,我仍嫌尾聲之前那漸快的樂段太誇張了,何必把搖櫓的漁舟改裝成電動漁船?
儘管這樣,《漁舟唱晚》仍然是全晚最撫慰心靈的一曲。原本以為很滿意的演奏會,到了這時,才讓我驚覺未盡善盡美,提醒我不要輕易滿足於刺激感官的興奮。這也讓我知道,王中山其實不必用誇張的動作、服飾,只憑音樂就足以動人心弦。
**
王中山《漁舟唱晚》:
http://v.guqu.net/guzhengE/13751.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