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

八股文,何罪之有?

日前在文中提到,「新聞系應講講八股文」。有網友因而留言說,希望多講一下。姑且寫一寫。

我對八股文沒有做過專門研究,之所以提出應當學學八股文,不過是了解過八股文是怎麼回事之後的感受。

「八股」在今天的用語中是個很負面的詞,等同於死板、迂腐、頑固、過時……。被人罵作「八股佬」的,可以想像是個孔乙己那樣的不知變通的舊式讀書人,滿口之乎者也,落後於時代。這都是八股文之罪。這種明清科舉考試中必須寫作的文章,不但格式嚴格,而且內容畫地為牢,「考試範圍」是四書五經,而且必得以「代聖人立言」之語氣說話,就是說要代入「聖人」的角色、就四書五經中某個題目議論一番,議論當然不可以超越聖人的思想範圍。至於個人意見,就沒有發揮的餘地了。

問題是,這究竟是八股文本身之罪?還是制定取士標準者之罪?問題很簡單,等於一瓶毒藥殺了人,是瓶子之罪?還是毒藥之罪?又或者是落毒者之罪?

八股文不過是一種文體,籠統地反對或打倒八股文,是把瓶子、毒藥、落毒者混為一談了,今天的很多反對者其實不知道八股文是什麼東西,就像我以前一樣。

八股文有個固定格式。首先要破題、承題、起講。破題規定只用兩句,以概括、解釋題義;承題,承接破題的意思,以三句為標準;起講,進一步說明題目內容的背景等等。

接着就是主要議論部分,一般分為四個對偶句(可以是很長的句,就像段),共八句。每兩個對偶句好比人的兩股(兩腿),是為八股,八股文因而得名。每一比中,上一股與下一股的句子,無論字數長短、虛字實字、人名地名等等一定要完全相當。八這數量上的限制題逐步形成的,最初不限於「八」,後來為什麼定為八股就不知道了,大抵是中國人對八字情有獨鍾之故,如八卦、八珍、八仙、羊城八景、江南八怪……。八股之後是收結。全文字數,清朝後期定為不超過七百字。

八股文這樣的文章格式始於明代。啟功認為,這是「陸續累積各代各種文體的局部技法,拼湊而成的一種文體」。它也可以說是人們在說理、議論之中,按思路習慣自然形成的表達方式,是一種承接歷代散文寫作形式形成的比較成熟的文體,「能與駢體詩賦合流,能融入詩詞的麗語,能襲來戲曲的神情」。明代的八股文本應與唐詩、宋詞、元曲互相輝映,在文壇上放一異彩。可惜,八股文被規定為應試的文體之後,逐步被越來越多的條條框框限制,以至令人聞之生厭了。八股文更因而被罵了幾百年。

其實,任何文章格式都沒有優劣善惡之分,全看怎麼運用。即使八股文的格式,對今天的寫作仍很有參考、訓練價值,有助改進文章的條理、周延、文采。

啟功有《說八股》一文,分十個部分把八股文的利弊、功過說得很透徹,文章收錄進商務給他編的《漢語現象論叢》一書中。後來中華書局又出版了《說八股》一書,作者除啟功外還有張中行、金克木,論述更廣。有關的著述近年還有多種。在網上,不妨讀讀百度的綜述:http://baike.baidu.com/view/9573.htm

(也說八股,三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