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台灣的濁流與清流

濁流難馭,清流俯首

台灣近日的新聞就是「兩流」,一是濁流,二是清流,兩流都讓人嘆息。

濁流不必多說了,就是豪雨帶來的泥石流。看到山坭把整條村莊覆蓋的電視畫面,使人回想起一九九一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Mount Pinatubo)爆發的大災難。那是上世紀第二個最嚴重的火山爆發,溶岩把山下的村莊淹沒,八百餘人死亡,十萬人受災,美軍著名的克拉克空軍基地也為此報廢了。

清流是什麼?是以清正廉潔自詡的馬英九。

清流之名,大概源自中國最早的學生運動──東漢末年的太學生運動,太學生自名為清流。運動的結果是大批不滿宦官當道的太學生被誣陷結黨爲亂,先後四次被殺戮、充軍、禁錮,史稱「黨錮之禍」。到明代,與掌控朝政的宦官集團對抗的東林黨也自稱清流,以清官垂名的海瑞就是著名的清流之一。

在烏煙瘴氣的台灣,特別是有阿扁這個絕世反面教材作對比之下,馬英九之清流形像廣受推崇愛載,粉絲廣布世界華人社會。大概,中國人歷代都飽受貪官污吏的壓榨,對於清官都有先天的愛慕之心,不論到了哪裡,遇到清官都必生好感。即使未能成為清官,清流坐而論道,講得頭頭是道,也能贏得美名。

可惜的是,在現實世界中,坐而論道容易,起而施政困難。「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的人,難道還見得少麼?讓很多人難以接受的是,在一個不小的台北市能幹出點政績來的「小馬哥」,管治起台灣來,就處處顯得力不從心了。

馬英九是很典型的清流,特別珍惜羽毛。偶像派歌星視自已的形象為生命,扮爛仔也要身光頸靚、皮光肉滑。馬英九為保持自己嚴格遵守律法的形像,則是大難臨頭還為自己的職權界限斤斤計較,不敢為救民於水火而破格勇為。他一直被人詬病的謹小慎微、優柔寡斷弱點,沒有比這一役暴露得更徹底了。

沒有人說清官、清流不好,只是要提防他們在處理實際問題之時的落差。

明朝萬曆年間的首輔(首相)張居正,獲不少人推許為明朝最出色的首相。張居正當了十年首輔,一心要為積弱的明朝起死回生,進行了從安靖邊關到整肅吏治、稅法的大規模改革,成效卓著。只可惜也因而樹敵不少,以至人亡即政息,不但家被抄了,明朝的命運也賠上了。

提到張居正,是因為張居正對海瑞這樣的清流有「看法」,不起用海瑞,是認為一個太理想主義、太執着於清官形像的官員未必是好官。海瑞為了百姓嚴打貪官、刦富濟貧不錯能贏得不少掌聲,可是富人被嚇跑了,朝庭得不到賦稅增收之利,百姓出了口烏氣之後也發覺得不到多少實惠。這樣的清官算不算好官?

菲律賓剛去世的前總統阿基諾夫人,也在以貪污腐敗知名的馬科斯下台之後挾清廉之名上台,結果也證明能力不逮。幸好她能及早交棒,保住名聲。

西方有一條「彼得法則」:一個機構之內,所有成員都會有一天晉升至力有不逮的職位去。(The Peter Principle: All members of a hierarchy rise to their own level of incompetence. )

如果不問能力,只問是不是好人──是不是清流──就把一個人捧上去,結果可能不僅害了這個人,也害了這個機構。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