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昨晚是個看不到月光的中秋;想不到,月亮還是羞人答答地出來了,看不分明,如籠輕紗,但仍然見到滿圓的輪廓。昨天日間有雨,下班時還有些兒小雨點。到吃過晚飯,不但雨歇了,到陽台看看,居然連地也乾了。我頗覺失望。
為的是,一連兩天下班經過維園,都在一瞥間見到,滿地水光似鏡,反映着幾個足球場上的大型花燈,倒影如幻如真,很美。照天氣預報,昨天仍有雨,維園的遊人應該不多,於是想好晚飯後拍照去。
昨晚卻是個遊園的好天氣,微涼雨後,薄薄秋意,周圍在幾天的雨水沖擦後特別乾淨。遊人於是就很多了,大人小孩、唐人鬼佬都擎着燈籠,很有節日氣氛。在眾多華人節日中,氣氛最濃烈的當然要數春節,但總嫌過分繁鬧喧囂,有時還很累人,有屋裡的忙,有屋外的忙。倒是中秋宜人,氣氛興許比春節更好,特別是傍晚到公園走走,看着一家老少在溶溶月色、 灼灼燭光下各適其適,總受到感染。中秋也不累人,頂多給長輩送送月餅而己。不過,那天下班經過一家專攻冰皮月餅的餅店,見到三四十人排隊,提醒我有些人還是為了這節慶頂忙碌的。
真正為中秋勞累的,可能是大坑的居民了。昨晚在維園逛了一下,不打算多拍照,便漫步到不遠的大坑去,看還能不能看到舞火龍。幾年前,大坑的火龍舞到維園來時,看過一次。火龍在土生土長的大坑是怎麼舞的,卻沒有見過。大約九時半左右,一路走去,見到有遊人已拿着應是從龍身上拔下的線香──據說能帶來吉祥──從大坑走出來了。節目完了嗎?無所謂,隨緣吧,看與火龍有沒有打個照面的緣分。
大坑這地方很特別,它距離港最繁華的銅鑼灣只有呎尺之遙,但卻是另一個世界。裡面不多的幾條縱橫交錯的街道裡,有成片幾層高的唐樓、洋樓。街道雖然狹窄,但毫無逼仄感覺,抬頭就見到天空,你還可以大搖大擺的走在馬路上。昨晚更特別,整個大坑都封路了,居民一堆一堆圍坐在馬路上,原來在燒烤,小孩拿着燈籠在奔跑。你幾疑時光倒流了。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小孩就可以這麼快活。只是,那時沒有BBQ、大酒大肉的豪奢。
走近大坑主要的馬路浣紗街(這算不算香港最美麗的街名?),遠遠就見到人頭攢動,舞火龍熱鬧的高潮還未過去呢!
大坑本來是一條在山谷裡的客家村落,四周是稻田,因為曾發生瘟疫,居民以稻草紥成龍形,插香繞村遊行。瘟疫驅除了,舞火龍的做法卻留傳下來,成為大坑130年來的習俗。大坑城市化了,居民仍然每年在中秋期間舞火龍。在香港這樣一個洋化的國際都會,這非常難得。
你可能不知道,據一種考據,「香港」這名稱起源在這裡呢。大坑海邊的天后廟,過去叫紅香爐天后廟,因為這是供俸一個海水沖來的紅香爐而建起來的。紅香爐山後來成為島上多條村落的統稱。這名稱至小在乾嘉年間就有了,現存的古地圖上也可以找到。據說,紅香爐山後來便簡化,便成為「香港」。
大坑舞火龍正申報成為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聞說結果即將公布。
為的是,一連兩天下班經過維園,都在一瞥間見到,滿地水光似鏡,反映着幾個足球場上的大型花燈,倒影如幻如真,很美。照天氣預報,昨天仍有雨,維園的遊人應該不多,於是想好晚飯後拍照去。
昨晚卻是個遊園的好天氣,微涼雨後,薄薄秋意,周圍在幾天的雨水沖擦後特別乾淨。遊人於是就很多了,大人小孩、唐人鬼佬都擎着燈籠,很有節日氣氛。在眾多華人節日中,氣氛最濃烈的當然要數春節,但總嫌過分繁鬧喧囂,有時還很累人,有屋裡的忙,有屋外的忙。倒是中秋宜人,氣氛興許比春節更好,特別是傍晚到公園走走,看着一家老少在溶溶月色、 灼灼燭光下各適其適,總受到感染。中秋也不累人,頂多給長輩送送月餅而己。不過,那天下班經過一家專攻冰皮月餅的餅店,見到三四十人排隊,提醒我有些人還是為了這節慶頂忙碌的。
真正為中秋勞累的,可能是大坑的居民了。昨晚在維園逛了一下,不打算多拍照,便漫步到不遠的大坑去,看還能不能看到舞火龍。幾年前,大坑的火龍舞到維園來時,看過一次。火龍在土生土長的大坑是怎麼舞的,卻沒有見過。大約九時半左右,一路走去,見到有遊人已拿着應是從龍身上拔下的線香──據說能帶來吉祥──從大坑走出來了。節目完了嗎?無所謂,隨緣吧,看與火龍有沒有打個照面的緣分。
大坑這地方很特別,它距離港最繁華的銅鑼灣只有呎尺之遙,但卻是另一個世界。裡面不多的幾條縱橫交錯的街道裡,有成片幾層高的唐樓、洋樓。街道雖然狹窄,但毫無逼仄感覺,抬頭就見到天空,你還可以大搖大擺的走在馬路上。昨晚更特別,整個大坑都封路了,居民一堆一堆圍坐在馬路上,原來在燒烤,小孩拿着燈籠在奔跑。你幾疑時光倒流了。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小孩就可以這麼快活。只是,那時沒有BBQ、大酒大肉的豪奢。
走近大坑主要的馬路浣紗街(這算不算香港最美麗的街名?),遠遠就見到人頭攢動,舞火龍熱鬧的高潮還未過去呢!
大坑本來是一條在山谷裡的客家村落,四周是稻田,因為曾發生瘟疫,居民以稻草紥成龍形,插香繞村遊行。瘟疫驅除了,舞火龍的做法卻留傳下來,成為大坑130年來的習俗。大坑城市化了,居民仍然每年在中秋期間舞火龍。在香港這樣一個洋化的國際都會,這非常難得。
你可能不知道,據一種考據,「香港」這名稱起源在這裡呢。大坑海邊的天后廟,過去叫紅香爐天后廟,因為這是供俸一個海水沖來的紅香爐而建起來的。紅香爐山後來成為島上多條村落的統稱。這名稱至小在乾嘉年間就有了,現存的古地圖上也可以找到。據說,紅香爐山後來便簡化,便成為「香港」。
大坑舞火龍正申報成為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聞說結果即將公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