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China Cycle 只會讓人想到這景象 |
文章是以中國與巴西的經濟關係新發展為切入點,去闡釋這個「循環」的。引起話題的,是中國對巴西號稱世界最大的鐵礦的投資,文章然後指出,中國去年已超越美國,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今年可能進一步成為巴西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者。
這發展相信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如果有個地球儀,會發現中國與巴西差不多處於地球的兩端,彼此是對方最遙遠的國度。近年來,中國與巴西作為新興起的「金磚四國」的成員,雖然常常傳出加強交往的新聞,但我沒有想到兩國關係已密切到這個程度。
文章認為,這揭示了一個悶悶燃燒而極其重要的趨勢:中國作為已超越日本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成為亞洲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之間一個經濟循環的支柱。這個循環引起重視在於,可以繞過歐洲與美國,自給自足。
大家都知道,以日本加上亞洲四小龍率先推動的亞洲經濟,是所謂外向型經濟,非常依靠歐美市場。歐美市場傷風,亞洲就感冒;要待歐美市場復蘇,亞洲才能慢慢走出困境。
可是,在仍未過去的金融海嘯中,出現了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變化,就是當歐美都還在奄奄一息的時候,東亞各個經濟體系先後復蘇起來了。原因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受到中國市場的帶動。這個地區各個經濟體系之間,已形成了不受歐美影響的興旺的地區貿易,逐漸自給自足。隨着中國不斷刺激內需市場,亞洲內部貿易會不斷擴大。
從各國的貿易數字可以發現,過去十年中,各國對歐美的出口都在減少,而對中國的出口則在增加。同時在增加的,是中國的對外投資。中國自二零零一年起提出「走出去」之後,中國的企業紛紛到外面找尋投資機會。首先得益的是東南亞,接着是中東、非洲,如今南美洲也感受到了。
可以看得出,這不是一個偶然的變化,而是中國自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思維戰略的結果。當全球化引起世界關注之初,人們都認為它的最大得益者是美國;如今,特別是在金融海嘯之後,這得重新思考了。
《金融時報》文章引述 The End of The Free Market (自由市場之終結)一書的作者 Ian Bremmer 的話說,出現這個由中國帶領的與西方市場脫鉤進程,不令人覺得意外,這是減少在經濟上、某程度也在政治上依賴美國的戰略。
他說:「這是個非常有意識的政策,置於整個中國領導層議事日程的首位。他們在尋找一個對沖戰略,因為他們心裡對發達世界的長遠經濟前景沒有底。」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幾天熱議的人民幣升值問題,有什麼啟發?中國必然會不斷增加海外投資,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讓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在原材料供應上得到保證。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對此非常有利。人民幣會繼續升值,只是不會跟隨美國的指揮棒跳舞而已。
**
The China Cycle
http://www.ft.com/cms/s/0/57f55ab0-be99-11df-a755-00144feab49a.html?ftcamp=rs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