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就是不讓你親近維港

能在東區走廊下面開拓出漫步徑、單車徑多好
日前的一個周末,在筲箕灣東大街吃過晚飯後,沿海邊往西散步而回。很可惜,香港的海邊至今「肝腸寸斷」,讓你難以暢遊。東大街的晚飯吃得愜意,但飯後的散步就只能「半途而廢」──走到半途就必須坐車才能回家去。

東大街是港島一條著名食街,食肆林立而不失筲箕灣的草根風味,街道狹窄,加上鄰街就是名副其實的街市──肉檔菜檔沿路鋪開,周圍總帶點髒亂。那天到得較早,剛過六點,可以輕鬆地沿路逐家店鋪察看,一路去到靠海那邊的盡頭,再回頭走進一爿只有一個鋪位的食店去──「粥棧小廚」。小店簡樸,但頗有心思;侍應也在不冷不熱中帶着細心,你一叫蒸飯,她就說這要花時間,轉頭先吩咐廚房去了,回頭繼續給你寫菜。

只點了兩樣:魚湯雜菜煲,黃鱔蒸飯。上菜了,一看來勢,決定先把雜菜煲吃完,黃鱔蒸飯吃不完就打包。原因是兩者都很夠分量,而且做得好。蒸飯用一個約十寸的蒸籠以荷葉托底蒸出,黃鱔很肥大,至小有一元硬幣般粗,鮮甜爽口。這樣的口感,似只應返珠三角才吃得到。果然,蒸飯只能消滅一半。埋單,只一百六十多元。

沿東大街走到盡路,穿過如八陣圖而有點陰森的行人遂道,從東區走廊下面走過去,可以去到海邊,外面就是筲箕灣避風塘。從這裡往西走去,是港島最長的海邊步道,約有兩公里。我是不久前才知道有這樣一段行人道的。

一直走去,只在嘉亨灣被截斷了,不能沿着海邊走。過去不遠,是鯉景灣,又可以回到海邊去。接着,是太古城的海邊走廊了。再走就是盡頭,不得不拐進太古城去。要繼續走路,就得沿着馬路吸汽車廢氣了。

香港一直以擁有世界最優秀的深水港自豪,而這個海港的景色也絕佳,因為有山有水,立體有致,夜景尤美。可是,過去從來不覺這是寶貴資產,沒想到要善加利用,讓市民、遊客享用海邊。直到建成了尖東,才有一條比較像樣的海旁步行道。而香港這邊,到太古城海濱公園建好才開了先河。據聞,這是地產商在開發之初堅持,政府才有這設計的。

不讓港人親近海邊,真是暴殄天物。

在香港經濟發展之初,維港最為人重視的是它的經濟價值,海邊因而都用來作貨物起卸之用,用作碼頭。如今,這段歷史仍在持續,從中環往西,海邊仍然連綿的貨物裝卸區。灣仔原來也是這樣,近年才逐步改變用途。

可是,即使用途改變了,也不讓你親近海邊。從太古城一路到堅尼地城,沒有一段完整的海邊行人道。有些地方,如果不是有人指點,你不知道可以走過去。東區走廊方便了汽車交通,卻是不為行人着想。見到這條海上的高架路,我總是猜不透:為什麼不多花點心思,把橋躉連起來,讓人步行、踩單車?這可以一路從維園通到鯽魚涌去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