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的電腦節最近鬧出雙胞案,要由法庭來裁決。這案件引起我興趣的,不是法庭關於「電腦節」三個字是否只可一家專用的裁決,而是審案法官任懿君在法庭上就粵語讀音的議論,並對香港一些學者提倡的所謂「正音」月旦一番。
這是由一方律師提到「跳蚤(音早)」市場的讀音引起的,法官質疑為什麼不叫一向習慣叫的「跳蝨(音室)」市場,並由此發表一番議論。
蚤(flea)和蝨(louse)究竟是一種昆虫還是兩種昆虫,我一直鬧不清楚,即使翻查字典也仍然撲朔迷離,反正兩者都是吸血的小昆蟲,是彈跳高手。「跳蚤」市場即洋人的 flea market,於是就是跳蚤(早)市場。如果跳蚤就是跳蝨,「跳早」市場與「跳室」市場是一回事。法官的質疑應可免了。
但他接着的惜題發揮卻大有意思。他認為一些人提倡根據宋朝的韻書《廣韻》去讀「正聲」,是「搞亂咁好嘅廣東話」。不知任法官是不是受到最近的「撐粵語」事件影響,也在法庭上「撐」起粵語來了。
任法官說得很對,如果照一些香港學者提倡用《廣韻》來「訂正」粵語音韻,粵語就「大鑊」了,會被搞到「笠笠亂」。
即使不知道粵語九聲為何物的人都會同意,粵語一旦被砍去四聲只剩五聲,粵語一定「噏不成聲」了。《廣韻》只得五聲,照那些學者的主張去做,就會有這樣的後果。
《廣韻》約成書於一零零八年,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的韻書,賜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被認為是中國至今是保存最完整、最古老、最重要的韻書,完整地保存了從南北朝到宋末中原的語言系統。問題是,這是一千多年前的、中原的語言系統。在南粵地區經過一千多年演變形成的現代粵語,怎麼可以根據這樣一本紀錄中古時期口音的書來作「訂正」?有點頭腦的人都會覺得這是謊謬的事。任何地方都不會要求人們要跟一千年前的祖輩一樣說話的,那怕是同一地區生活的祖輩。
這樣做,與韻書應起的作用背道而馳。研究語言的人都得承認,語言包括語音是不斷演變的。古代的語音的最大價值,是讓後人有個座標,可以明白語音發生了什麼變化,然後從中找出變化路徑或規律(如果有的話)。研究的前題是承認今音的地位,而不是不認同今音,不能語必以中古音為標準。
粵語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二千多年來,中原的音韻發生了很大變化,粵語也變生了很大變化,各自變音,又受到周邊語言、語音的影響。至《廣韻》時期中原尚存五聲,一千年後的今天只剩下三聲;而廣東的粵語存有九聲之多。當中定必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值得語言學者好好鑽研。要我們去跟中古音「正聲」?多管閑事了。
任法官對「正聲」不以為然,很可能有「切膚之痛」。因為依「正聲」去讀,他就不是姓「任」(讀任務的「任」),而要姓「淫」了。他豈肯讓人稱作「淫法官」?
因此而改姓的還有很多,如衛姓的要姓「圍」,樊姓要姓「煩」,蘇姓要姓「衰」,等等 。
「時間(讀奸)」已為人詬病,若跟「正音」去讀「溝通」更「擲使」。他們認為「結構」要讀「結救」,你可以推想「溝通」的「溝」要讀什麼音?
何処見爲五聲?
回覆刪除廣韻分平上去入
平聲字多 故再分上平下平
平仄按陰陽子母而變
故陰陽平上去入八調
何來五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