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突如其來的「永別了」電郵

日前接到一個可怕的電郵,郵址顯示,是一位有段時間沒有聯絡的朋友發來的,標題赫然是: 「永別了 我的朋友!」再打開一看,只有短短一句話:「你看到這封email的時候 我們已經不可能再見面了 保重」。

出事了?心裡一涼之後,想到有兩個可能,一是真的出事了,沒聯絡經年,誰也不敢擔保不會發生突變;二是被人「整蠱」,電郵戶口被盗用了。我沒敢立即直接打電話給這位朋友,而是先找與他一起工作的朋友一問。果然,朋友的電郵戶口被「黑」了。

已不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事,此前已從兩個朋友的電郵中發覺他們成為黑客的受害者。第一次是朋友的戶口被人利用來發出一些無聊郵件,一看就知道朋口的戶口被盗用了。朋友不經常收發郵件,過了一段時間才知道有人盗用她的身份在網上亂發訊息。

第二次,是突然收到用另一朋友從英國發來的電郵,要求緊急援助,說是在英國蘇格蘭遇上刦匪,身上財物、證件、電話都被搶了,而酒店裡的通訊設施也因為房租未清不得使用,於是只得到公共圖書館發電郵求救,要求匯款:明碼實價1580英鎊。

一看就知道是騙局。一打電話,朋友果然平平安安地在香港過日子,正忙於「善後」呢。

這是今年六月初發生的,之後接連有新聞報道,加拿大、美國都有人接到同樣的利用盗用電郵戶口發出的騙財電郵,內容差不多,都是從英國發出的。

事實是,電郵戶口被盗用的罪案在不斷增加。香港警方年初發表數字說,涉及科技罪案的舉報以倍數大幅上升,以非法進入電腦系統──即盗用電郵戶口──最嚴重。如何避免?警方的建議是定期檢查電腦的防火牆設定,並經常更改密碼。

警方的忠告可能有用,但統計數字一定不準確,比實際少得多,因為絕大部分受害人都不會去報案。發現電郵戶口被盗用,再開一個就是了,不花錢;若不涉及重大財物損失,相信絕大部分人不會報警去。

昨天剛好與被冒名發求助電郵的朋友吃午飯,一說到那位共同朋友的「永別了」電郵事件,朋友第一個反應是,這樣做的動機是什麼?「緊急匯款」要騙財好理解,用別人的名義發個「永別了」電郵,出於什麼動機?可以得到什麼好處?

這真是個問題。到網上作出這種勾當的,應當都是年輕人,只有他們可以那麼純熟地掌握電腦和網上技術。他們可以利用這些技術去不擇手段謀財,也可以做出種種損人而自已實際上什麼好處也沒有的玩意。若說會得到的,可能是虛無的「成就感」吧?

任何時代都會有這樣無聊生事、有只求得到點心理滿足的年輕人。如今,網上為他們開創了一個可以馳騁縱橫,而法律和長輩最管不到的領域,他們到網上撒野是可以預期的。剛發表的數字說,香港不同年齡段年輕人的失業率達雙位數,最高的達百分之二十幾。這已成世界普遍現象。這些無所事事而大有創意的年輕人會在虛擬世界中有什麼創造?這真是很令人期待而又擔心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