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迷失實驗」在心理學實驗中非常有名,它雖然只通過24個人進行實驗,採樣較小,但已成功地使人們認識到,記憶是可以植入的。
實驗是這樣的:
一九九一年,Elizabeth Loftus 找來24個人,分別從他們的多名親人口中搜集到各人年幼時證實確有其事的三個生活片段。她把這些事情,加上一個捏造的片段,形成四個記憶片段,寫好交給各當事人,並告訴他們,他們的親人都記得發生過這樣的事。這些人要就各片段補充記得的細節,若忘記了就說忘得了。之後,她分別會見各人,再詳細追問。
捏造的片段差不多一樣,就是當事人約五歲時由父或母帶同兄弟姊妹在去逛商場,拿着父母給的零錢一進商場就一馬當先跑去買雪糕,結果迷路了,最後被找到時,正向一個老人家哭着。
結果,24個人中有6人(四分之一)說記得發生過這樣的事,並為片段增加了不少細節,例如14歲男童 Chris 記得遇到的那名老年男子穿的燈芯絨外衣是藍色的,頭有點禿,戴眼鏡;再見到母親時,母親說了句:下回不要再這樣了。(http://www.youtube.com/watch?v=PQr_IJvYzbA)
Elizabeth Loftus 最後告訴24名接受測試者四個片段中有一個是捏造的,要他們圈出來。6名相信曾在商場迷失過的當事者中,仍有5人相信事件是真的。
這證明了 Elizabeth Loftus 的假定:你若受到細意輔導去記憶某一事情,而你又有足夠的配合,你就可以「記起」這件事情。 Elizabeth Loftus 和一些心理學家後來設計出更多類似的實驗,讓人們「記得」更多幼年時的驚駭片段,有被野獸襲擊、遇溺、見到有人「鬼上身」等等。「記得」這些天馬行空片段的人有接近兩成到三成。
Elizabeth Loftus 馬上受到抨擊,認為她為淫虐幼兒的人張目。她卻是拿出更多實驗結果來作回應,也吸引更多心理學家對虛假記憶進行研究。你到 Youtube 用 false memory 之類字眼搜尋,可以看到大量這樣的報導、訪問、教學錄影。
在這樣的反擊下,美國八九十年代那些以「忽然記憶」控告父母的陰風惡浪逐漸消退,不少女性撤銷對父母的控訴,一些無良心理分析師受到懲處。人們開始承認:人的記憶有可塑性(malleability of recollection)。Elizabeth Loftus 還認為,人的記憶,通過有所期待的思量,會不斷改變。
Elizabeth Loftus 關於記憶的研究和應用沒有停止,她讓記憶心理學在不同領域作出貢獻,但也讓人們擔心:這樣用專業技巧去操控人們的記憶,會不會帶來難以想像的惡果?(待續)
(「記憶醫生」之四)
真是有趣的資訊.
回覆刪除細細地讀, 一邊心驚膽跳, 開始質疑自己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