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兩報的網上合併

剛才打開《國際先驅論壇報》(IHT)的網頁,一看,怎麼改版了?再一看,版式很熟悉,往下一拉,喲,跟《紐約時報》一樣。報名明明是The International Tribunal,可是再仔細看看報名之下,原來已標明是The Global Edition of The 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全球版)。鍵入《紐約時報》,原來也不一樣了,也已改名為《國際先驅論壇報》──《紐約時報》全球版。即是說,兩份網上版報紙已合二為一了。

《國際先驅論壇報》過去是美國兩份大報《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的合刊,在巴黎出版,集合了兩報的內容精華,再加上《國際先驅論壇報》本報人員的採寫,可以說是三報的結合。雖然主要內容仍然是美國主導,但強調世界視野,歐洲、亞洲的消息不少。我以前在報社工作,最愛看這份英文報紙。裡面的文章都甚有分量,從新聞、評論、經濟、體育到漫畫皆如是。如果要看內容嚴肅的報章,這似乎是最佳選擇。裡面不會有污七八糟的東西,即使是軟性題材的文章,也是趣味、品味盎然。

早幾年,《華盛頓郵報》退出了,好像是因為財政原因。如今,《國際先驅論壇報》又與《紐約時報》在網上合併,《國際先驅論壇報》名存而實亡,除了名字之外,連本身的版面也不存在了。

《紐約時報》則增加了一個網上版,因為除了這個「全球版」之外,還有一個「美國版」,可以按鍵在兩個版之間穿梭。

我沒有看到有報道對此作出解釋,但猜想應當是《紐約時報》回應當前金融海嘯打擊的措施之一。日前已看到報道說,《紐約時報》也因為金融危機而陷入財政困難,在廣告大幅下滑之下,去年第三季度借債二千五百萬美元,還是嚴重資不抵債,可能要拿曼哈頓的總部大樓按揭籌措資金。

還有消息說,又要向網上收費打主意了,看能開出什麼財源來。《紐約時報》有一個階段把一些名牌專欄作者例如Paul Krugman, Thomas Friedman等的文章封鎖起來,要交費才可以收看。大约年半之前,才取消了這一做法,因為發覺免費收看,增加點擊率,擴大廣告收入更划算。誰知經濟環境一變差,又心思思要收費了。

近幾個月來,美國不斷傳來報業告急的消息。去年十二月,第二大報業集團申請破產保護,它旗下的報紙有《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等大小報章12家,還有23家電視台。另外還有兩家上百年歷史的報紙近月也先後停刊了,包括創刊146年的《西雅圖時報》,和150年歷史的《洛磯山新聞》。

報紙不景氣不限於美國,日本也有多家著名雜誌「休刊」,「休刊」也者,就等於香港的商鋪在大門貼上「內部裝修」的告示,是保存顏面之詞,是「執笠」的委婉說法。可以數出「休刊」的,有歷史最悠外的婦女雜誌《婦女之友》,日文版《Real Simple》,朝日報社的《論座》、《月刊現代》,電影月刊《Road Show》,動漫周刊《Young Synday》,婦女周刊《BOAO》,連日文版《Play Boy》也撐不住了。

香港很多報紙雜誌正在苟延殘喘,有哪一家宣布「不玩了」,一點都不出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