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提高生活質素」之謬誤

在條件許可之下「嘆番吓」,無可厚非,但聽到踏進社會不久的年輕人把「提高生活質素」掛在嘴邊,我總不以為然。

最近聽一位當父親的訴說兒子如何不長進,其中就有年輕人「提高生活質素」的活例子。

那位年輕人做了幾年事,每月有一萬四千元收入;同居的女朋友也打工。小兩口如果知慳識儉,日子應當過得去,豪華享受當然談不上了。可惜年輕人太有志於改善生活,過海返家,揚手就是的士;買唱片,一次豪擲近萬元。還有一標誌性的「提高生活質素」行動,是周末到半島嘆下午茶──每人250大元。

可是,對年邁的父親就絕不慷慨了,申明沒有能力供養。

我也從另一位年輕人口中聽過同樣的話,那是在買車後說的,說買車是為了「提高生活質素」。

在公共交通非常方便,而泊車非常不方便的香港,我倒不見得一輛私家車對生活質素的提高起到多大作用。剛剛看到一項資料才知道,《福布斯》雜誌去年把香港評選為全球「十大最佳公共交通城市」之一。

很顯然,這些年輕人心目中的生活質素都是以物質來衡量的,物質享受豐富,生活質素就高,否則就低了。而怎麼樣的物質享受才叫豐富,主要是從「教育」認知的,當然不是指學校的教育,而是廣義的從社會得到的感染、薰陶、影響。這同一個人的美學觀感一樣,主要是受外界影響得到的。一樣東西不管是美是醜,只要普遍都接受了,就是美的,試看:喇叭褲、爆炸頭、染髮、短裙、破爛衫褲、光頭……,數之不盡。一旦成為潮流,就是「美」的,可以接受的。人的審美判斷就是這樣不知好歹。不要笑中國以前的人以紥腳為美,今天的高跟鞋不是另一種紥腳麼?

物質享受即使不全是審美行為,也很大程度上涉及審美心理,關乎什麼是美什麼是醜的價值判斷。譬如飲紅酒,有多少人是出於對紅酒的真正欣賞、享受,有多少是基於對「高級享受」的虛榮追求?

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不必太着眼於物質。多年來,我一直很喜歡蘇東坡在《超然台記》中開門見山的一段話:「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不必是豪華瑰麗的東西才是可觀、可享的,懂得從慣見平常的東西裡欣賞到不平凡,就不管什麼都可以尋到樂趣、享受。

蘇東坡大概是中國文人中最懂得享受人生的,不但在各種不同的文化學問中享受,還從生活中享受,得意時享受,落難時一樣享受,一樣自得其樂。他的一大「發明」東坡肉,至今是大家都欣賞的美食。他更欣賞的,是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的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這些不必花錢就可以提高生活質素的「造物之無盡藏」,有多少要「提高生活質素」的人懂得欣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