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7日 星期五

AI作詩與《全唐詩》148常用字

「老樹寒鴉噪  家門客語稀」
用「老、寒、家、門、客」五個字可以寫出一首詩嗎? 這是朋友向內地AI平台「文心一言」的提問。這五個字來自《全唐詩》148個最常用字,在最常用序列上排行第26至30,五個字之間沒有內在關聯。

清康熙年間編校的《全唐詩》涉詩人凡二千二百餘人,詩作四萬八千九百餘首,有三百餘萬字。其中出現最頻繁的頭十個字是:人、山、風、日、天、雲、春、花、年、月。十個字代表着唐朝詩人寫景寫情中最常見的十個意象。你隨便吟誦一首唐詩,最短的只有20個字的五言絕句,大概律有其中至少一個字。

書法是線條藝術,又同文學交集,愛以詩詞為書寫內容。於是我與一些朋友依次序習寫這148個字,每次都選一些相關的詩句來習寫。今天寫到「老、寒、家、門、客」五個字時,朋友忽發奇想:能不能在一首詩裡把這五個字都寫一遍? 於是請「文心一言」幫忙。

AI秒答「可以試著結合這些字和詩的常見主題、意象來建構一個簡短的詩句或片語」,答案是:「老樹寒鴉啼,家門客已稀。」並解釋:上句描繪一幅寂靜而蕭瑟的畫面;下句表示時間流轉,世事變遷,門庭冷落,反映主人內心的孤獨和感慨。

朋友回應:上句末字「啼」為平聲,不好,而且與烏鴉的叫聲不配,建議改為「叫」。AI同意,並說「叫」字比「啼」字更直接地傳達了烏鴉的叫聲,予人更直接、尖銳的聽覺感受,與「老樹」和「寒鴉」共同構成了一幅冷清而寂靜的畫面。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我認為還可以進一步修改:「叫」改為「噪」。「噪」比「叫」更切合烏鴉叫聲之聒耳。「客已稀」改為「客語稀」。「已」為虛字,與上句實字的「鴉」對不上,「客語」對「寒鴉」較好。如此一來,「老樹寒鴉噪,家門客語稀」就平仄、對仗都合乎律句要求了。原來的「寒鴉啼」三字都屬平聲,且位於句末,犯上格律詩「三平調」的大忌。上句也確不應以平聲結尾。

過去也注意到,AI似乎不諳舊詩格律,「亂嚟」,這是又一例證。「文心一言」應當是以普通話作詩的,而普通話只有新四聲,一聲二聲為平,三聲四聲為仄,很易分辨,AI怎麼學不了? AI的自學能力很強,這不是大問題吧? 

再說《全唐詩》148個最常用字。這些字在舊詩中出現的頻律很高。把這百來個字寫好,寫任何詩句都會有駕輕就熟之利,值得為之花點工夫。

今天在書法習寫中又寫了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一查對,28字中有10個──超過三分之一 ──位列148個常用字中,為:風、春、夜、家、聲、玉、飛、城、鄉、柳。

*

後記:一位朋友建議下句改為「家門客影稀」,改得非常好。這使上下句的畫面一動一靜,又有聽覺效果與視覺效果的對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