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遠:唐詩畫意-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
對一般讀者來說,最值得關切、最實用的可能是《全唐詩》的148個最常用字。這148個字,即使小學生都懂,依出現頻次排序如下:
人山風日天 雲春花年月
水知心君歸 清行我白秋
江空雨明夜 老寒家門客
青聲道玉酒 落金南飛地
流深盡書遠 煙路西身草
頭詩城光雪 香回游閑色
思林馬塵石 公樹獨意黃
世海氣衣愁 別陽難情鄉
望分舊紅夢 龍歌須芳安
醉華竹仙歲 樓葉北笑晚
松好幽文少 霜邊物神吾
溪野孤問陰 鳥枝離留樂
露驚國輕逢 暮語眼綠吟
殘柳漢波碧 泉木久影宮
尋舟居河病 翠蟬苦
漢字常因數量太多為人詬病。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統計。宋朝官修的《集韻》收字53 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後來《康熙字典》等多部字典都收近五萬字。當中其實有大量一字多體的異體字,和不再使用的死字。日常用字少得多。根據統計,1 000個常用字已能涵蓋約92%的書面資料,2 000字可覆蓋98%以上,3 000字更達99%。在大陸,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有 2 500 個字;通用規範漢字表 (主要關乎印刷字體)常用字集有 3 500 字。台灣的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有 4 808 字。二零零八年出版的《香港學校中文學習基礎字詞》則包括 3 171 個單字。
《全唐詩》148個最常用字也涵蓋了唐詩中最常見的意象,由客觀物象與心中情意結合所生。這148個單字詞排列組合而成的雙字詞豐富多采。每首唐詩都不乏這些字、詞、意象。
以崔顥的《黃鶴樓》為例:「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28字中有10個見於148個常用字。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28個字中更有15個見於148個常用字,超過一半。
這148個字中,關乎自然物象的很多。最常用的頭十個字── 人、山、風、日、天、雲、春、花、年、月──中,除了「人」這主體,和「年」這抽象的時間概念,大自然的山、風、日、天、雲、春、花、月似乎都與詩人不離不棄,「天人合一」就這麼具體。這十個字,現代人也常用,但「常」的意義與唐朝詩人大不一樣。
這148個字讓人更貼近唐詩。只學懂這148個字,一首唐詩的字你可能已認識一半。寫好這148個字,一首唐詩可能有一半字能一揮而就。
(二之二)
偉大的民族復興,是否包括我們會在詩詞歌賦文藝領域方面,超越前人!
回覆刪除現實世界非常複雜,它的發展是非線性的,有大量不確定性。要在某個特定領域、甚至所有領域都超越前人,不可能。但可以「換道超車」。用拳腳打不過你,用刀劍也打不過你,改用火炮如何?譬如汽車,中國在汽油車一定贏不了歐美,可是在新能源車上早著先鞭便不一樣了。要在古典詩詞上超越中國前人,看來不大可能,可是文藝豈限於古代讀書人業有專攻的詩詞歌賦?「偉大的民族復興」就更不可能只限於此了,當然應當包括文藝領域的復興。
刪除對呀,今天人類文明與進步,是全方位寬領域的,中華民族業已實現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被稱為第四、五次工業革命的AI人工智能,將引領世界進入新境界。回望中華民族走過的歷程,亦足以告慰於前人。期待分享精采的文章。
回覆刪除中國還遠遠未到可以歇息的時候,繼續在攀登的路上。但的確可以有信心重新振興了,會又一次涅槃重生,而且會有更大的輝煌。這不是為了壓倒誰,而只為讓老百姓能過上更好日子。環觀世界,只有中國領導人有這樣的抱負,而又能說得出做得到,就像一步一個腳印的太空計劃。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