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5日 星期二

意合形合,中西利弊

中文與英文等歐西語文的一個重要分別,是意合與形合之分。相比之下,中文比英文等較不嚴謹;意合式的中文,較少文法限制,寫詩很好,寫科學、法律文件等則不及西文。這關乎彼此的宇宙觀、文化背景不同。

百多年前,形合式的西方語言一度大受中國一些知識分子青睞,認為文法限制森嚴的西方是先進語言。於是,中文中本來泛指一切有情的中文字「他」因而分化出他、她、牠、它以至祂。幸好這跟風走不了多遠,讓今天的中文少了西方當前的「性煩惱」,以致發生「語言風暴」。

英語相對於德法俄等語言,形式上的限制又較少,字詞沒有陰陽之分。法語字詞分陽性和陰性,瑞典語只有由陽性與陰性合併而來的通性和中性;德語、拉丁語和俄語等得分陽性、陰性和中性。同一事物在不同語言中的陰陽屬性又可能不同,例如太陽在法語中(Soleil)是陽性,在德語中(Sonne) 是陰性,在俄語中(солнце)卻是中性;月亮在法語中(lune)是陰性,在德語(Mond)中是陽性,在俄語中月球(луна) 是陰性,新月(месяц)卻是陽性。

西方語言不少用字的確有着過去父權時代的烙印,如今女性地位提高,語言隨之改進是好事。可是任何事情都該有個度,過猶不及就不好。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為了減少某些疾病的女性標籤,日前刪除了官網詞條中「女性」(woman,women)字眼,改用中性詞「人」(human),並修改介紹有關疾病的措辭。於是更年期、卵巢癌、絕經、流產等婦科詞條中的「女性」(woman)不見了;「母乳」(breast milk)改為「人乳」(human milk);卵巢癌是「有卵巢的人患的病」。

有英國傳媒指這些改動為「語言風暴」。有健康專家擔心,健康信息會因而複雜、模糊。據報道,衛生大臣 Sajid Javid 已就此叫停,認為要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必須運用常識,使用正確的語言」。

運用常識,談何容易。英國諾丁咸警方不久前因為罪案增加,在社交平台提醒女性避免夜間獨行。這立即招來許多女性批評警方「卸膊」,讓女性承擔安全問題。加拿大多倫多警方六月三十日發布啟事,追尋一名失踪的27歲女子,其特徵是「留著濃密的羊咩鬚(a full goatee)」。發布照片顯示的 ── 據常識── 分明是一名鬚眉大漢。

常識看來也得與時俱進,女性的定義已不一樣,複雜化了。早些年,英國有人鄭重地為常識先生(Mr Common Sense) 之死寫了悼文。放在今天,爭議點可能是: 為什麼是「常識先生」? 而不是「常識女士」?

中文至今基本上沒有文法性別,但不等於沒有「性煩惱」。譬如不久前有人說,「安」字反映出中國人對女性的歧視和奴役,它的甲骨文是由屋頂之下有一個跪着的女奴構成的。跪坐的女子就是女奴? 這太牽強了。古時,人都席地而坐,跪姿也是敬姿,跪坐至今在日本保存。 奇怪的是,這是一名中國人在日本求學研究出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