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4日 星期一

雕虫小技: 一段「弄虛作假」的往事

已成文物的植字機 
雕去燙金咭紙的燙金表面形成圖案,技術很簡單,只要刀片夠鋒利,用力不過重,加上一點美術根柢,就可以製出可觀的成品來,可算是雕虫小技。

不過,有時雕虫小技也可以發揮大作用。這讓我想起一段往事。

先說是如何掌握這小技的。

活字印刷據說由畢昇發明,由木字到鉛字沿用了上千年,至二十世紀未期仍是香港印刷業主流技術。香港報紙直到進入新世紀之前仍活在「鉛與火」的年代中,之後才全面電腦化。在這換代之間,香港印刷業曾經興起過「植字照排」,也稱「照相排版」。

電腦化加快各行各業的更新換代,曇花一現的「植字照排」是典型例子。日文植字機據說是一九二四年在日本發明的,但直到八九十年才在香港較廣泛出現,卻是始終無法取代鉛字排版。原因之一是效率不高,要更改錯字非常麻煩。活字排版,只要抽出錯字,換上正確的就行。植字照排的排版成品是照片,要修改,要麼重排再沖曬出照片;要麼,用刀在照片表面把錯字輕輕鎅開,剝離,再把正字貼上去。

我在報館工作時,不掌握植字技術,但有時要在植字照片上改正錯字,所以懂得怎樣切割、剝離。

後來到了某個機構做文字工作。有一回,放工了,巴士快到家,忽然接到電話,要立即回到辦公室的會議室去。一進門,嚇了一跳。部門頭頭全部圍坐着,臉容嚴肅,對着會議桌上一幅大畫愁眉不展。

這畫原來是托本港某著名畫家創作的,以送贈一位退任離港的大人物。畫上的下歀寫上一連串名字,都有頭有面。翌日,這畫就要在儀式上送贈。可就在這當兒,發現出了問題:下歀中一位名人的名字寫錯了,本來三點水的偏旁寫成了木字旁,而這位先生據說有點偏執,若發現這烏龍,不知會惹出什麼風波。

怎麼辦? 重畫一幅肯定不成了,即使願意再給畫家付上可能不菲的潤筆費也來不及。可以修改嗎? 畫是畫在宣紙上的,可以考慮用白色顏料塗改,但要把字的墨跡蓋上不容易,很易露餡。貼上紙就更難看了。這是加法。

頭頭們不知道怎麼想到我或許可以幫忙。我仔細檢查了畫一下,知道畫在宣紙上畫好後,已托裱在較厚的紙上,以方便裝上鏡框。

我思考了一下,提出可以用減法修改,就是把宣紙上多餘的筆墨用刀鎅開剝掉,只要保留托底的紙完整、不「穿崩」就行。

頭頭們不知道有這辦法,也不知道是否可行,但既然都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只好同意讓我一試。

其實真不難。對「三點水」該怎麼寫心中有數──「胸有成水」,小心下刀,幾分鐘就搞掂。大家都舒了一口氣,臉上重現笑容。

這幅畫說不定還掛在那位先生大宅的家中,不知道有人曾經在上面「弄虛作假」。

聯想到畫家的名字,這更名副其實是雕虫小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