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路,曾經是我上班的必經之路。我愛寓運動於「通勤」,往往一天不只走兩回。
在北角與灣仔之間走動,這段路人最少,寧靜,且風光不錯。避風塘水光瀲灧,多年前還有「遊船河」的小艇彩燈閃爍,偶爾飄來歌聲笑語,還有香味 ── 是避風塘炒蜆還是避風塘辣蟹?
但它不通達。如果你不知道世貿中心地面之下負二層的停車場有一條隧道可通到怡和每天鳴午炮的碼頭,你可能要在維園道另一邊行人道望着避風塘興嘆。
好些日子沒走這段路了。除了因為受疫情所困,還因為這段路不知打什麼時候開始變成長長的工地,臨海一邊基本被封,馬路那邊有些地方也封起來,行人要在兩邊的圍板中穿行,有時不知前面拐彎後是什麼情況,如入迷宮。
日前到維園看藍花楹開花沒有,再經天橋到避風塘那邊走走,看到了新變化:一個海邊建設的雛形出現了。曾聞說政府的維港海濱規劃中有一個把銅鑼灣避風塘堤岸改建成階梯式看台的設計,讓遊人可以坐對避風塘,欣賞水光船影。楷梯看台已大致完工,有不規則安裝的座椅。階梯看來有些陡,而靠水一邊沒有欄杆。會不會有安全問題?
從天橋上看到,靠灣仔那邊的岸邊有幾個看似水池的建築。靠北角那邊,建了一個觀景平台,有玻璃圍欄,環保木地板,上面安裝了二三十個樹墩造的凳子。這些樹墩看來是從倒下的大樹鋸下的。每逢強颱風襲港,都吹毀不少樹木。過去,樹倒了都被當作廢物扔到堆填區去,近年才有了廢物利用的思路。
平台所在之處,是一個私人廢棄船廠的舊址。面積很小,狹長,但其主人幾年前曾放出消息說要在其上興建住宅樓──可能是一棟位置無比優越的臨海「鉛筆樓」。看來,這小塊土地的業權 已由私而公了,當然不可能是無私奉獻。到這公共設施開放時,值得去享用一下,因為這裡可能有你我稅金的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