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執意要送我。我拗不過,收下了,卻思忖要作點加工然後「原璧歸趙」。最後在正面刻上兩個字:沉毅。
據木塊上的刻字,這是 Ancient Swamp Kauri, 50 000 years old,五萬年前的史前貝殼杉。
五萬年前,地球是怎麼個境況? 那時,地球處於冰期,又稱冰河或冰川時期。地球有過多次很長很長的冰期,到處是動畫《冰河時期》中的景象。最近的一次冰期是末次冰期(Last Glacial Period),約發生於11萬年前至1.2萬年前,到約一萬年前結束。之後,地球溫暖起來,人類「有史以來」的時期逐步展開。
那木塊是朋友從新西蘭得來的,那時的新西蘭應當不是孤島,而與大陸相連。當時的貝殼杉可生長二千年。新西蘭土著用毛利語叫它作 Kauri,拉丁語是 Agathis。現代的研究發現,貝殼杉是南洋杉科下的一個屬,有 21種,分布在南洋各地。 19世紀以來,殖民者在新西蘭發現了它,開始大肆砍伐;北島原本分布貝殼杉 300萬公頃,至今只剩約一萬公頃。
貝殼杉筆直、高大、無節,因自然原因被埋淤泥之下,經發掘出土竟然不腐不朽,一經切割打磨,更是色澤華美,光彩照人。
類似的木材,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在中國稱作陰沉本。據《辭海》1979年版,這是指「木材因地層變動而久埋於土中者……一般多為杉木,質堅耐久,舊時以為製棺木的貴重木料」。陰沉木不單指杉木一種,主要有柏木、杉木、楠木、椆木、野荔枝木、苦梓、綠楠、鐵力等,都耐潮、耐蟲、耐腐並具香味,油性重,不變形,分量重,密度高,有的可與紫檀木媲美,堪稱樹中之精、木中之魂。
有人視這些木材為辟邪、納福、鎮宅的寶物,但更值得珍貴的是它們堅持千年萬年的精神價值。中國文人愛借景舒情、借物喻理,如劉禹錫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詠石灰,鄭板橋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詠竹石。陰沉木所受的磨煉又豈只千淘萬漉、千磨萬擊? 戈壁灘上三千年不死、三千不倒、三千不腐的胡楊庶幾可以比擬。
只挑兩字,我選了「沉毅」代表貝殼木的性格,就是沉着堅毅。百度對這兩字有詳細解釋:「深沉寧靜。深沉文靜,不愛多說話。靜穆剛毅,沉着勇敢。砥礪意志,堅韌不拔:直面挫折,百折不撓,淡薄明志,寧靜致遠;上善若水,大道無言。」
用粵語去說表述,有兩個字很傳神: 唔化。就是「不(腐)化」。
粵語這兩字多帶貶義,指人固執迂腐,跟不上時代潮流。但如對聯「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所言,事物都有兩面性,化還是不化亦一樣,有些東西要化,有些東西要「唔化」,比如個人、集體、國家、民族的一些基本價值觀應當「唔化」,即不忘初心。
我把這兩字刻在木塊的背面。背面的的樹洞較多,細看以乎有一張慧黠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