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濫用膠袋的數字:粗製濫造

膠袋鋪天蓋地
香港為減少使用膠袋,從這個月起把強制性的膠袋收費範圍擴大了,只有少數商品獲得轄免,這近於全面實施了。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環保效果,仍有待觀察。

香港是自二零零九年開始試行膠袋收費的,先在超級市場推行。據環境局的數字,以參與的零售商計算,第一年向顧客派發的塑膠購物袋數量大幅減少八九成。顯示計劃初步取得成功。可是另一方面,當時未受規管的其他零售商一年裡的膠袋使用量增加了約百分之六。

之後的實施情況如何,看不到統計。更加看不到的是,全港膠袋消耗量的統計。

在網上可以看到支持限制使用膠袋的統計數字,但可信性令人生疑。例如不少引用這段話:「香港人的膠袋使用量驚人,每天傾倒在堆填區的膠袋達3,300萬個,約相等於1,064公噸。」這段文字原來源自二零零五年的《財政預算案》,以當時香港人口來計算,這相當於每人每天約棄置膠袋五個。這是連同嬰兒也計算在內的,這等於說一個四人家庭每天會棄置20個膠袋,可信嗎?

一篇引述以上文字的文章又說:「本港市民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使用膠袋的情況的確已經到了濫用以至『瘋狂』的地步,據環保團體統計,市民每出外購物消費一次,平均會使用2.3個膠袋,平均每人每年使用膠袋一千七百個,全港一年膠袋用量是一百二十億個,數量之巨,全球數一數二。」這些數字又有矛盾了。「平均每人每年使用膠袋一千七百個」,看來是從前一段「每天傾倒在堆填區的膠袋達3,300萬個」中計算出來的。可是這與「每出外購物消費一次,平均會使用2.3個膠袋」有矛盾;即使每天購物一次,一年也不會使1700個膠袋。而既然每人每天棄置五個膠袋不合理,因此一年棄置1700個也不合理。由此計算得香港人一年消耗膠袋一百二十億個的總數,也就不能令人信服。

粗製濫造的數字,也出現在美國的環保組識 One Bag at a Time 網頁上:An estimated 12 million barrels of oil are used to manufacture the 30 million plastic bags that Americans use each year. (為了生產美國人每年消耗的三千萬個膠袋,要耗用約一千二百萬桶石油。)這等於說一個美國人平均每年消耗 0.1個膠袋,真環保。一桶石油只能生產 2.5個膠袋就更難以置信。

從外地的經驗看來,由於消費者和零售商都不積極配合,限制使用膠袋的措施往往在一些推範圍內看似生效,但整體來說得不償失。據香港塑料袋業廠商指出,台灣自徵收膠袋稅後,膠袋垃圾由二零零零年的五千萬噸,升至二零零五年的九千萬噸。商販改用更厚更耐用的塑膠袋,反而造成更多塑膠垃圾。

英國的調查也顯示,愛爾蘭徵收膠袋稅後,膠袋總用量並沒有改變,愛爾蘭人不過由使用購物膠袋改用垃圾膠袋。紙袋、不織布袋等膠袋代替品增加,對環境的破壞更大。

對於限制,香港的「英明」消費者和零售商正在各顯神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聽一位師奶說,街市一些商店的售貨員不會提供膠袋,但會在顧客隨手可得的位置掛上膠袋,並明示和暗示:你可以自助服務。這大概是從大型超市學來的,它們在放置蔬果的位置,有平口膠袋供隨便取用。調查發現,收費處的膠袋供應大減的同時,自取的平口袋使用量大增。

看來,香港消費者絕大部分是被動式減少使用膠袋的,不知道為什要這樣做,最多只是籠統的知道是為了環保,而不知道大量使用膠袋會造成什麼破壞、多大的破壞。

現在的消費者都像被縱容慣了的孩子,要他們約束行動,談何容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