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美石:良玉不雕

菶頭大的廣西大化石,25元(人民幣)買來。
中國人有愛玉的傳統,以致形成了所謂「玉文化」。身邊不少朋友佩帶玉飾物,有手鐲、項練吊墜、手機掛飾等。我不特別愛玉,也不大懂,加上玉價近年上升得厲害,就更敬而遠之了,最多止於觀賞。

所說的玉主要是翡翠,一種碧綠的玉,主要源自緬甸。從文獻和考古資料來看,在清代乾隆時期以前,愛玉的國人都沒有採用翡翠的習俗。翡翠引入之後,珍愛玉石成癖的慈禧為之着迷。上有好者,下有甚焉。翡翠的鋒頭自此蓋過了其他所玉石。如今,言玉幾乎必指翡翠了。這麼說來,綠玉才是玉的認識只不過是百餘年來形成的。這其實是對玉的狹義認識,即只以硬玉的翡翠為玉。

廣義上的玉,除了硬玉,還包括所謂軟玉,包括和田玉、岫岩玉、南陽玉等不同地方的玉,甚至包括水晶、瑪瑙、琥珀、珊瑚、綠松石、青金石等其它傳統玉石。而軟玉一般主要指新疆的和田玉。

從學術上來說,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王時麒教授認為,玉稱為閃石玉最為恰當。閃石玉礦有兩大成因類型,可分為富含CaMg的碳酸鹽岩蝕變型和富含CaMgFe的超基性岩蝕變型。前者以透閃石為主,密度在2.9-3.0之間,以岫岩閃石玉為代表。後者以陽起石為主,密度大於在3.03.1之間。

推往更久遠的傳統去,玉的涵義更廣,據《說文解字》對「玉」字的解釋:「石之美者,玉也」。《辭海》的釋義則為「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中國是在商代以後才大規模使用新疆和田玉的,在此之前,各地使用的玉材基本上是就地取材的各種美石。抱着現代的標準到博物館去看古玉,你一定大失所望。中國文化範疇內理解的玉,其實不能單純根據現代礦物學標準去界定,而可以根據歷史,尊重傳統習慣,把廣義的美石看作是玉來玩賞。

花地紅木家具市場內一家店鋪展示的一段細紫檀原木,
標價25萬元(人民幣)。
抱着這樣的心態去逛逛廣州花地灣的花地花鳥蟲魚市場,可以用便宜的價錢買到可視為玉的美石。花地過去是農村,與廣州舊市區以珠江分隔,如今則坐地鐵可達。這個市場很大,主要分園藝、金魚、紅木三個區,有室內的,有室外的,商戶數以千計。裡面售買的東西品類繁多,都是應人們富起來之後日益講求生活享受而供應的。從幾元有交易的金魚,到價格以十萬計的名貴硬木原木巨型桌面都有。

這地方,我幾年前去過。這回再去,是在朋友店鋪裡看到一套船木桌椅、知道來自花地,而故地重遊的。這套家具只花了六千元,相對於香港見到的,便宜太多了。我無意購買,但很想見識一下。於是便去了。

果然大開眼界,各種檔次的商品琳瑯滿目。一看那規模便知道,這裡的顧客對象不是來自區區一個廣州市。

園藝部分主要銷售家居庭院的擺設,有不少賣美石的。一家賣廣西大化石的店鋪的老闆很健談,讓我知道這種美石的來歷。他談到,有朋友看不起他的石頭,因為「玉不琢不成器」,而他買的只是河溪裡沖擦而成的天然石塊。我笑說,他這位朋友大概不知還有「良玉不雕」一語了。

我常告誡自己「誡之在得」,可是仍然花40元買了兩塊頑石──該是美石。何妨以玉視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