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大陸玉石市場興旺的背後

翡翠原石
一段日子以來,不斷聽到有朋友說玉石價格飆升驚人。昨日見到兩位在廣州經營玉石生意的朋友,聊起近況,又對大陸玉石市場近況多了點了解,特別是知道了為何玉石價格可以成倍成倍地上升。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玉佔有極重要地位。要追尋中國文化源流,一定會追尋到玉文化去。最早期的良渚文化、紅山文化,都與玉有不解之緣。兩者一南一北,都以原始玉雕知名,可見玉很久以就受到普遍愛慕。

那時的玉,其實不過是美石,所謂「玉,石之美者」(《說文解字》)。「玉」字,是「王」字中間加一點,意思是指「王」腰間的美石。古「玉」字還有在「王」字兩邊各加一點的,以示這個「王」腰間多美石也。到後來,對玉的追求越來越高,來源更廣,才有了新疆一帶的白玉、青玉、碧玉,東北的岫玉,緬甸的翡翠。對翡翠的追求,是很近代的事,是慈禧特別喜愛而掀起的風氣。現代人一說到玉,指的幾乎都是硬玉的翡翠了(硬度6.5至7.0),那是含鈉和鋁的矽酸鹽,有別於和田玉等的軟玉(硬度5.5至6.5),那是含鈣、鎂和鐵的矽酸鹽。

由於玉的種類多而化學成分不同,顏色、質量又千差萬別,一直以來都不能如金、銀等貴金屬一樣有簡單、統一的鑑定標準和價格標準。於是「黃金有價玉無價」。這一方面可以使玉難以像黃金一樣成為大眾公認的保值物,尤其是在西方,另一方面又容易讓人把價格炒上炒落,就像近年在大陸一樣。

原石在強光下表現
大陸自從有了先富起來人群之後,什麼都可以炒買,玉作為日漸稀缺的天然資源,被熱炒一點也不出奇。價錢能成倍成倍地炒上去,真有那麼多愛玉的「君子」消費者嗎?我問做玉石買賣的朋友,向他買玉的都是些什麼人?

答案是:「行家。」

我這朋友常來香港買貨,有時去珠寶展,最近又常去玉器行雲集的廣東道,到那兒物色可能被擱置多年賣不出去的翡翠舊貨。大概兩個月前才買回去的一些貨色,很快就脫手了,但有些自己較喜歡的,即使有一倍半利潤也不賣。

對於這些願出高價的「行家」,朋友費了一番唇舌解釋。他們雖說是「行家」,但其實資歷很淺,可能接觸玉器只有兩三年。這樣的「行家」近年大量湧現,原因是大陸各地都因為對玉石的需求大增,而紛紛建起了玉石商場、玉石一條街等等。一條街可以有多個商場,每個商場可以有幾十個乃至上百個一個飾櫃大小的玉器攤,可以算一算,一條玉器街就可能集中幾百個「行家」。大江南北各地一窩風地打造玉器街,加起來能催生數以萬計新入行的「行家」。他們都到處尋求較有檔次的貨色以壯聲威。

大家都去找貨,貨源就緊張了。很多本來做玉石加工的,見獵心喜,加入做零售批發,加工人力因而減少,貨源更緊。原材料供應也不足。緬甸方面的原材料生產量近年在大量開採後下降了。據說中國方面對原石的入口又加徵了原料稅,稅率從17%上升至30%。一向以各地玉石商會名義入口的大幫原石,也因為稅款問題而被扣在海關進不了口。各種因素相加,供求不平衡就很尖銳。

供應不足連帶引起另一個問題:造假。奉勸一句:到大陸旅行,千萬不要買玉器,除非你是有十二分把握的行家裡手。

我對於玉石,止於欣賞,沒有什麼擁有的欲望,更加沒有投資之想。但在河灘上撿到美石,我會很高興。在上古時,這可就是玉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