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陽台未可橫琴待月

只可橫琴,不可操縵
如果不用心去感受,有些隨時都在的東西真不知道它的存在。你一旦習慣了,會對存在的東西渾然不覺。這樣的經驗,每一個人都有,並不出奇。但日前遇到這樣的事情──就在家裡──仍然有所觸動。

因為家裡裝修,又遇上大廈維修,家裡的陽台經過一番折騰,到近日才總算把有關的東西安頓下來,有些是物歸原位,有些重新安排,有些要再作添置。我一直盤算着,把原來的几案整頓好,就可以把彈琴的位置移到陽台去,以減少每晚操縵前的張羅。

彈古琴對置琴几案與座位的高低要求較高,若不配合,根本彈不了。我平時把琴放在餐桌上彈,座椅就太矮了,要加放小凳才行。有琴友另有好辦法,就是買一張可以調節高低的金屬椅子。

陽台原來就有個用六分厚玻璃安放在官帽瓷瓶上的几子,還有以樹桩做的座位,高矮正好。之前,由於雜物堆積,無法置琴。如今重新整頓,可以彈琴了。一個晚上,抱琴到陽台去,以為可以舒心撫琴。誰料不如理想,因為外來的噪音太大。

住在香港市區,噪音難以避免,除非關在屋子裡,再裝上雙重隔音玻璃,才能把外面的噪音都隔絕。市區的噪音有個特點,就是通過大廈之間外牆的反射,盡往高處傳送。你以為住得高就可以安靜點,事實卻相反。一位朋友家住在港島的小半山,可是下面遙遙對着電車路一個拐彎,那兒一排大廈形成弧型的反射面,把電車車軌的金屬磨擦聲清晰傳到幾十層高的朋友家裡去。

我家不算寧靜,二百米外架在海上的東區走廊的行車聲浪,構成不小影響。但住得久了,也就習慣了。這聲浪並不刺耳,而是嗡嗡的,不特別注意,它好像不存在。一到陽台彈琴,馬上就發覺干擾太大了。

對於這樣的背景噪音,我一位朋友非常敏感。他一度住在港島一個高高在上的高級住宅區的高樓上,那是個要低垂視線看維港煙花的地方,該很寧靜吧?他卻受不了,為的就是那任何時候都存在的嗡嗡響的背景噪音。下面市區各種聲響經混聲,若有若無地在高山的空氣中傳播。結果,他要搬到面對南海的南區去住。

看來,我要在陽台橫琴待月的風雅可以免了,還是搬回室內去,把窗關起來弄琴較好。在朋友盛意拳拳下,家裡最近多了一張連凳琴案,在房間裡也可以彈琴了。

琴案是杉木造的,據說用的是造琴的剩餘物資。杉木紋理很清晰,經火烤處理,變得灰黑,味道古樸。琴案設計成組裝形式,只用兩枚螺旋,兩枝木閂,就可以固定。琴凳也一樣。杉木密度不高,琴案琴凳拆御了,搬運很方便。這大概是為方便演出而設計的。

這套設備自然也可以搬到陽台上去,但看來還是在房間裡使用算了。要待月的話,在房間也可以,臨窗可見月上東山呢。

1 則留言:

  1. 蕭先生你好﹔

    的確啊--香港市區公車繁忙﹐氛圍緊張﹐開始欲以習琴練心者的確難以掌握其奧妙處--因為四週“自然”根本無靜可尋﹐無寧可仿﹗

    不過若干年前﹐一個最有趣的經驗﹐就是在觀塘裕民坊最噪吵的“麥記”快餐店中﹐借一絲絃琴奏。聲雖不及於耳﹐但神則以四方車馬聲為浪潮澎湃﹐伸張自如。甚樂矣。

    若蕭博主有用臉書﹐可尋"Guqin - 古琴"一組﹐與全球各地琴人聯繫。近日美加琴人皆以iPad/iPhone出現虛擬琴而嘖嘖稱奇﹐可博君一曬。

    加拿大多倫多
    楊 雪亭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