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四本關於古琴的書

船木几案上的古琴 
到深圳,如果不去書城走走,有點不舒服。那天下午三點的音樂會之前,到中央書城轉了一下,一個多小時,很匆忙,主要在音樂書店留連,收穫是四本關於古琴的書。

古琴近年有點熱,出版物多起來了,有錄音,有書籍、琴譜。以前難得見到有一種,現在就怕你不買。有關的書籍就很多,就所見有十餘種,實在不敢多購。

在香港找不到的《近世古琴逸話》,在深圳就買到了。朋友不久前曾借此書予我閱讀,很喜歡,想買一本卻是無覓處。書是中華書店出版的,彌敦道的中華書店竟沒有。這書只有32開本大小,硬皮精裝,在當今愛以大開本惹人注目的潮流中,顯得很精巧。書內的逸話也寫得精巧,有百幾個近代琴人的小故事,隨便翻到哪一頁都可以讀一下。

裡面有一個關於著名琴家查阜西的故事很有意思。話說查阜西上世紀四十年在美國遇到一名意大利製琴名家,於是拿出隨身帶去的古琴,問可不可把音量擴大。意大利琴師把古琴拿去研究了好幾天,回答是:「要保持古琴的特色,要保證這個音色,現在達到的音量已經是無以復加了。要擴大音量呢,也可以,(但那)就不是古琴了。這個樂器我不敢動。」要認識、欣賞和改革古琴,這意大利製琴師的話不無參考價值。

另一書是《秋籟居琴話》,是著名琴家成公亮的文集。成公亮在繼承古琴藝術之餘,也在到歐洲演出交流中,參與了一些東西文化踫撞的創作,包括與一名荷蘭長笛演奏家互相啟發進行的即興演奏錄音。成公亮在書中紀錄了創作過程中的感受,書中還附有一張CD,內有這首名為《太湖與風車的對話》等錄音。樂曲在後期製作中還混進了女聲、搖滾節奏等音樂元素,很「新潮」,但沒有半點很多新派音樂作品的噪音。古琴音樂很古老,對現代音樂卻又有難以想像的包容性。

還買了《蠡測偶錄集:古琴研究及其他》,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是故宮博物院學術文庫出版物之一,內容主要是從考古角度對古琴的研究。作者鄭珉中是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員,又是北京古琴研究會副會長。由此可知書中對古代名琴的「蠡測」非同一般。涉及的古琴有「九宵環佩」、「大聖遺音」、「飛泉」、「春雷」等。書內還有多篇其他內容的文章,例如兩篇是關於米芾書法的,其中談到米芾書法與音樂的關係,就是書法的韻律問題。

文章說,書畫與音樂是相通的,古之書畫家多深諳音樂,所以王獻之去世才讓人有「人琴俱亡」之悲。又說,一幅名畫可以作為詩來讀,一幅字也可以作為音樂來欣賞,古代名書畫家因而多擅長古琴。

還有一書是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祥霆的《古琴實用教材》。作者在前言中說,按「本教程以每星期上一次課,每天練習一小時的進度,經過半年,中等愛好程度、中等接受能力的人,可以學會《秋風詞》、《陽關三疊》、《酒狂》、《平沙落雁》四曲。」由此看來,古琴不算很難。而據我自己的經驗,彈古琴也一點不易。我不能保證每天練習一小時,自學了近一年,也能彈幾首小曲了,包括《陽關三疊》、《關山月》、《良宵引》等。

**
成公亮網頁:
http://www.cglgq.com/

1 則留言:

  1. 您好! 偶然路過, 看到您的文章, 我也很認同您的對事的看法和感想.
    請問如果我對中國文化很有興趣, 特别是書法和古琴, 那麼, 我應該如何開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