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聽宏光演出,思考業餘專業分野

一般來說,專業樂團與業餘樂團的水平有一定分野,只要貨比貨,就高下立見。差別在哪裡?星期六晚上去聽了宏光國樂團的音樂會,就想到這個似乎明擺着,卻又似乎看不分明的問題。

技術當然有差別。專業樂團每個成員都經過嚴格篩選才能坐到台上,沒有精湛功夫,即使僥倖加入了,也難長期待下去。隨時進行的考核──在排練中被指揮挑出來當眾演奏某些高難度樂句──足以讓你打鋪蓋。

那天一開場,第一個節目就讓我大驚失色,這不該是一個即將滿五十周年的樂團的應有水平。樂曲《鬧海傳奇》演奏凌亂,真似海水給鬧得濁浪亂翻。這讓人擔心:怎樣把音樂會進行到底?

幸好,接着的四個小節目,撫平了這個擔憂。彈撥合奏、廣東音樂小合奏、嗩吶獨奏、古箏二重奏都有不錯的演出,這起碼讓人知道,樂團擁有相當技術水平。香港的中樂演奏,經過多年發展,已擁有一大批受到正規訓練的演奏人員。很多人看來很年輕,但一出手就知不凡,是得到很好的老師指導才能有這般身手的。他們大部分先從音樂事務處(音統處)的普及音樂教育中得益,不少人又進入演藝學院深造,甚至到大陸轉益多師。單從技術水平看,已不能以他們的業餘身份去衡量了。從場刊介紹可以看到,當晚負責獨當一面演出的,幾乎都有這樣的從藝背景。

可是到了大合奏,水平就從靠向專業中回落了。這自然與樂隊成員水平參差有關,並不是所有團員都能從專業導師的指導中得益。但我認為這不是關鍵。

舞台上的演出,是排練的反映。專業與業餘的差別主要不在演出上,而在排練上,就是排練時的紀律和態度。相對於專業的技術,專業的紀律和態度較容易做到,甚至可以說,只要肯做就能做到。可是參與過業餘團體活動的人都知道,這偏偏是最難辦的。專業樂團排練的出席率有保證,指揮有無上權威。業餘樂團卻可能到綵排也見不到完整陣容,完整陣容要在台上見。

更關鍵的是指揮。指揮的最大功用,是排練時的訓練,而不是舞台上的表演。一個成熟的樂隊,即使指揮缺席,演出也不會有多大走樣。倒是同一個樂隊,由不同指揮排演,會有迥然不同的表現,判若兩隊。那天晚上,宏光五首大合奏有三個指揮,樂隊的表現就差別很大。李俊生最後指揮的《旭日東升》表現最出色,給宏光挽回面子。

以前聽宏光演出,也對指揮不同而樂隊判然有別有很深刻印象。宏光在香港業餘樂團中,素以廣邀不同指揮合作、指導著稱。香港的、大陸的,曾合作過的指揮該有幾十個吧?如果同場有客席指揮又有本團指揮,樂隊表現會相當懸殊。當中有隊員的態度問題,但更主要的是指揮的水平問題,看指揮能不能及時指出問題、並根據樂隊水平提出適當的改善要求,把演奏效果在技術水平限制下提升到最高限度。

我相信,對於指揮來說,指揮業餘樂隊比指揮專業樂隊難得多。從這角度看,業餘樂團的指揮要比專業樂團的指揮有更高水平才對。可惜事實剛好相反,業餘樂團都難得有高水準的駐團指揮。一場音樂會指揮太多了,恰恰證明指揮問題沒有解決。專業樂團的演出絕不會出現三個指揮之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