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全球化 + 英語 = Globish

一個多世紀前,柴門霍夫發明了叫 Esperanto的世界語;如今,又有人推出了 Globish,有人譯之為全球語。從 Globish 這個字可以知道,它是由globe (全球)和 English (英語)兩字合成的,指的其實是在英語廣泛流傳下產生的一種變體英語。它是否真的會成為「全球語」,還語之過早。

首先倡導 Globish 的,是美國人Jean-Paul Nerriere,他並非語言學家,而是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一名國際市場推廣前副總裁。他的職務使他到世界各地接觸到各種說英語的人,其中大部分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對於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來說,這些英語千奇百怪,口音、語法都不一樣,有時溝通不容易。這促使他自二零零四年以來推出了兩本書,推廣他所謂的 Globish,希望可以有助不同國家粗懂英語的人有效溝通。他認為,今天的英語已不是英國人擁有的英語。

他宣稱這不是一種人工語言,而是自然產生的語言,他不過加以整理。他列出1500個常用字,定出簡明的語法,認為只要掌握了就能有效互相溝通。他是從實用主義出發的,主要為了做生意,明言 Globish 是商業現象,而真正「全球化的英語」才可應用於不同領域,不過「良好的 Globish 也是正確的英語」。

英語全球化使英語無遠弗屆,壯大了英語使用者隊伍,可是這麼一來,卻使說純正英語的人淪為了少數,而說非純正的印(度)式英語、菲(律賓)式英語、星(新加坡)式英語、港(香港)式英語、中(中國)式英語等等的人反而成為多數。在一些通用英語的國際場合,多數與會者說的是這些簡化、異化了的英語,說純正英語、特別是愛語帶相關的英式英語的人,反而曲高和寡、甚至不受欣賞了。

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世界概況」網頁,全世界只有4.68%的人以英語為母語,而會說英語的人佔全球人口20至25%。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講純正英語的人就要跟講不純正英語的人說話了。

儘管在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耳朵聽來,Globish 單調、乏味、詞匯量不足、欠缺習語,可是由於英語和 Globish之間時常有誤解,語言專家就經常警告說,在這個新世界裡,以英語爲母語的人有時反為會吃虧。

昨天提到的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於是奉勸以英語爲母語的人也得掌握 Globish,而這只要上個半天的課程就行了。它主要教以英語爲母語的人講話慢點,不要語帶諷刺,不使用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動詞短語(verbal phrase)。

英國人佔領印度之後,為了控制這個有悠久文化而人口眾多的國家,定下了一個政策:培養「一個階層的人,他們有印度人的血液、膚色,但有英國人的趣味、觀念、道德和智慧」,辦法是以英語辦教育,讓印度人講英語。這果然培養了大批講英語的印度人。

諷刺的是,帶頭起來反對英國殖民主義、要求獨立的,正是那些掌握了英語的印度人,甘地就是在英國受教育的律師。印度獨立後一九五零年通過的憲法,也是用英語寫成的。

思想要靠語言,語言卻不等於思想。自認聰明的英國人竟然不懂這一點。Globish 帶着一條英國尾巴,最終會給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帶來多少好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