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白宫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承認和尊重人權的普遍性原則」,美國傳媒認為這是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說這樣的話。可是在我印象中,這是中國多年來的立場了,並不新鮮。我不覺得「承認和尊重人權的普遍性原則」,西方具有「普世價值」的一套就可以在中國普遍實施了。
關鍵似乎在「普遍性」或者「普世性」這字眼。大概自歐洲從啟蒙運動、工業革命崛起,而中國自晚清衰落以來,歐洲文明向全世界迅速蔓延,使很多人認為歐洲文明就等同現代文明、現代性,是為「普世價值」。你要現代化嗎?就得接受、推行這些「普世價值」。
不過隨着日本的現代化取得成功,亞洲四小龍也成功了,接着中國又有更大規模的成功之後,上述論斷就值得置疑了。這些「普世價值」的推行,涉及到政治與文化之間的互動。剛好讀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汀陽一篇題為《文化為什麼成了問題》的論文,文章在這方面有很好的論述。今天且作文抄公抄錄一大段供大家分享:
自從馬克思以來,政治和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越來越被人們所注意。而從福柯到薩伊德等,政治和文化的互動模式被廣泛地應用到各種具體問題的分析上去。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能說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政治和文化互動研究。至少存在着兩個方面的難題:
一方面,政治和文化互動關係的哲學邏輯或者說哲學語法還是不清楚,人們似乎談論了許多事情,但卻不知道這些話語是否具有知識和理論上的合法性。在哲學上不清楚,就沒有理論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各種表面上似乎很成功的分析模式(無論是馬克思的、福柯的還是薩伊德的或者是亨廷頓的等等)一旦被當作普遍「範式」來應用,就會產生很多不理想的甚至非常錯誤的分析結果。
比如說,在分析中國這樣具有獨立的思想線索和歷史邏輯的巨大時空存在時,無論套用的是美國右派還是美國左派理論模式,無論套用的是歐洲的宏大敘事還是日本的瑣碎敘事,對於中國問題的事實來說,都幾乎必然地產生一些不靠譜的、相悖的、不合事實的理解。
原因很簡單,中國這樣的時空存在足夠大,已經形成自己的問題體系和運行邏輯,如果不能夠按照中國的問題、線索和事實去深入地進行研究,而是把中國看做是西方知識的「田野」,所生產出來的知識就只不過是專門為西方定做的文化和政治演出。
目前,世界上那些流行的知識範式一直都沒有把中國的文化觀念和事實這一巨大變量計算在內,沒有能夠反映中國這一巨大而豐富的社會歷史經驗和觀念儲藏,而如果漏掉中國經驗這一巨大變量,則必定產生有着巨大失誤的知識框架。可以說,目前在世界上被廣泛使用的知識體系和理論框架是很不完整的,是一個殘缺不全的表述體系,它沒有把中國的經驗、問題和觀念納入其中,這意味着目前世界上流行的知識模式缺乏充分的經驗基礎和理論準備,這在學理上有嚴重缺陷……它不足以表達這個世界需要被表達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