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陰冷中再見唐裝絲棉襖

香港近兩個多月一直較冷,很多日子的溫度下降到攝氏10度以下。濕度偏高而又不見陽光的那幾天,有砭骨的寒意。在見到滿街臃腫的羽絨褸之中,忽然想到唐裝絲棉襖,是以普藍色絲綢作面料的那種。這才發覺,好久沒有在街上見到有人穿這種香港一度很多人愛穿的服式了。

真奇怪,腦袋裡剛冒起這念頭,第二天就見到有人穿上了,而且很多個,都是中環半山一家中學的女學生。一位同事在一同等乘升降機時,又忽然聊起,有沒有穿這種棉襖?

這種棉襖大概只能在不多幾家仍存的「國貨公司」買得到吧?它輕盈、暖和、柔軟,加上面料光滑,穿在身上很舒服,手感很好。有段日子,香港到處見到人們穿上它,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穿,而且曾經很奇怪地大受青少年歡迎,是當時很「潮」的衣着。絲棉襖配牛仔褲,成為很「型」的 cross-over。 女少特別受穿大一個碼的,那天見到幾名女學生就是這樣。很多學校接受它,很多學生就以它代替藍色的帶校徽的校樓。

不過,這種棉襖,還有香港人說的唐裝衫,不易穿得好看。這有剪裁的問題,也有穿着者的氣質問題。

這種衫按傳統的裁剪,沒有肩。衣服放平一擺,兩個衣袖連肩成水平一線,這與人體不同程度下斜的肩不相配。穿起來,前面兩邊開襟的扣子一結起,如果衣料不夠軟薄,下擺就容易向前翹,很難看。

唐裝衫穿到身上,可以產生三種造型。一是打仔、爛仔,「粵語殘片」中有大量這樣的樣板,黃飛鴻片集中最多。二是生意人,「粵語殘片」中有很多這種大腹賈形象。三是文化人,帶點儒雅,香港、內地不少文化人現時都愛穿唐裝衫。氣質這東西很玄很虛,難以捉摸,不是你「好打」穿出來就像打仔,也不是你肚裡有點墨水穿出來就會風度儒雅。有名人教導,穿唐裝一定要扣好衣襟,不然就是打仔相了。我看也不見得,成龍把衣襟扣上又如何?不少名人把唐裝衣襟扣得嚴嚴密密,也不見到有多儒雅。

香港中樂團的演出團服是長衫,男的女的一樣,這比唐裝衫更古雅,可是各位造藝精湛的音樂家這麼一身打扮出場,真正穿得好看的也是寥寥。

男子穿長衫穿得最好看的,就我不多的經驗來說,是那次看「中國國家話劇院中外名家名篇大型朗誦會」上那位唸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的演員。一襲很普通、簡單的青布長衫,加上布鞋。他輕提衣擺、步伐稍快地走到台中央,嗓未開,那風采先攝人了。造型是按《毛澤東去安源》那幅油畫設計的,只是沒拿油紙傘。這位演員(姓名忘了)稍胖,個子不算高,沒油畫中人物般俊朗高佻。我至今不明白他掌握了什麼穿衣訣竅。或許主要因素是那些看似自然不過的肢體語言吧,一舉手、一投足、一扭頭,誰都似乎會做,但只有某些真有舞台本事的能做得好。演員尚且不是都做得好,一般人就更難了。

現在有些改良了剪裁的唐裝衫,較切合人體結構,肩位似西裝,較容易穿得好看,只是味道就有點不一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