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粵語地位下降,穗港皆然

受廣州電視台廣播語言風波的影響,粵語一下子受關注起來了。我並不覺得粵語受到了生死存亡的威脅,可是的確感到粵語的地位在下降,以致邊緣化。

這情況在廣州尤其顯著。粵語也叫廣州話、廣府話,這個叫法的準確性可以酙酌,但反映出粵語在廣州的歷史地位,一貫是廣州的主導語言,講粵語的人口曾佔壓倒性優勢。廣州話也是粵語的標準音,就如北京口音之於普通話,女皇英語之於英語。

可是經過幾十年變遷,廣州人口竟然逾半不懂粵語了,有說廣州講粵語的居民只得四成,以致有廣州人說,在廣州「踫上一個說粵語的,我已經很感動」。這感動我能理解。我回到廣州上街,有不知該說什麼話的困惑。一次坐的士對司機說普通話,對方以字正腔圓的廣州話回應,我竟然有「他鄉遇故知」的剎那感動。諷刺的是,這裡分明是家鄉。

八十年代,粵語地位在廣州有過回升,原因之一是港商大舉北上,香港電影、流行曲、電台廣播等港式文化隨之彌漫;原因之二是廣東得到中央特批,突破了廣播語言政策獨尊普通話的限制,可以在廣播中採用粵語,以爭奪聽眾、觀眾。

可是廣東的經濟發展得太成功了,吸引到太多外省人員南下,深圳已是普通話市,廣州也近乎「淪陷」了。這應了「福兮禍所伏」的老話。

其實,即使是廣州人的下一代,廣州話已說得不好了,很多語彙只知普通話讀音,要進行正式發言,例如在正式會議、學術討論上,說廣州話就常常詞不達意,被迫要說普通話,或插雜普通話。於是廣州話只能是日常、家常語言,而普通話是教育、學術、正式語言。

這情況也很可能在香港出現,或可以說已經在香港出現了。

在教育上,粵語的地位在下降。回歸後曾提倡本來正常不過的母語教學,現在已偃旗息鼓。早幾天,上訴庭作出裁決,裁定中文大學「教務會獲授權製定中大的語言政策,不受以中文為主要授課語言的限製;換言之,教務會有決定一種或多於一種主要授課語言的權力。」 這意味着粵語在中文大學作為教學語言的式徵,英語地位則提高。

粵語也受到普通話的衝擊。以提高學生的中文水平為名,香港的中小學以至幼兒園推廣普通話教學會成為趨勢。可以想像,香港的下一代會像廣州的年輕人一樣,無法用粵語讀出一篇文章來。

這樣,即使香港仍然有九成人口說粵語,粵語的地位也將不如前。

學生能講普通話,中文寫作水平就可以提高,這似乎不可爭議了。但真是這樣嗎?我不以為然。如果真個這樣,內地的語文教師都該下崗了。這等於說英語國家的人都可以不必學習英語寫作。事實是,任何語言的口語和書面語都有很大區別,寫作決沒有「我手寫我心」般得心應手。這裡日前就提過,澳洲的高中學生85%拼寫有困難,難以寫出文法得宜的句子。

香港學者黃耀堃幾年前有這樣的經驗:有些以北京話為母語的學生修習他任教的「寫作訓練」課,他分析這些學生的作文後發現,作文中的毛病跟一般香港學生差不多,誤用的詞語和囉嗦的句子有時比其他學生還多。

又曾有報道,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參加「漢語語言文字水平測試」(水平相當於高中三年級 ),及格率只有百分之二十;武漢華中理工大學的「中國語文水平測試」,博士生和碩士生的平均分不及格。

學好普通話是有必要的,但不必對普通話迷信,因此而遏制粵語就更無必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