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方總有自己的歷史,並通過歷史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這樣的歷史,主要是通過城市建築物表現出來的。一個城市對自己的歷史建築物保護得好,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博物館,讓到來的人處處受到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的熏陶。
中國整個神州大地都在大興土木,這本是好事,可嘆是出現了千城一貌現象。一是新蓋的樓房盡是一個式樣,二是各地的地方特色泯滅了。到了這些地方,你找不到讓你留戀的氣息,離開了,沒留不一個清晰的印象。
一個地方的老建築、老事物,都一定是經歷過歲月的磨洗,有大量歷史沉積,一旦泯滅,一些歷史紀錄就消失了。
可是另一方面也是明擺着的,你不能把所有舊東西都留下來。從一個家庭到一個城市,這都是兩難問題。誰都知道,任何東西只要你願意保存下來,終有一天會經過時間的發酵作用,會成為有價值的歷史文物。可是其中還要有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儲存空間。這裡有一個公式:
發酵時間 x 儲存空間 = 文物價值
小至書信瓶罐,大至樓房城堡,這公式都適用。願意花多少時間、騰出多少空間,是價值取向問題。時間好像是大家都有的,但未必都願意花,或者有花得起的奢侈。空間就不是大家都有的了。譬如,香港與上海就大不同。上海面積約六千平方公里,香港只及六分之一,而且香港多山,只有四分之一土地開發使用。上海很多東西,香港就只能羡慕的份兒。
上海的弄堂,人情味濃厚,生活環境欠佳 >
上海能夠成片把古典、古老建築物保留下來,就不是香港可以辦到的。那天,我們到外灘走了一遍後,朝蘇州河方向走去,拐到半島酒店附近,發現有一條寂靜而漂亮的橫街,一列都是西洋式樣舊樓宇,棟棟設計不同,各有特色。街道沒有行人車輛,樓房都在維修翻新,一些在正門外鑲有牌子,說明建築物的歷史。我們走進去,一路慢慢觀賞,到了蘇州河邊的盡頭處,才從一個牌子上知道,這是一個叫做「洛克外灘源」(Rock Bund)的發展項目。
項目範圍包括整整一個由四條街包圍的街區,共15棟舊建築。它們將分不同功能活化。我們剛才走過來的是圓明園路,一路走來見到的蘭心大廈等多座建築,會聯合組成 It's Life (這就是生活)。據一位保安員說,這裡會是步行街。我相信這將有別於大眾化的南京路步行街,而是高檔的消閑購物區,除了消費,還有文化附加值。在後面的虎丘路,已有上海外灘美術館在運作。這裡據說是半島酒店集團的物業。
上海還很大片平民區,一個由弄堂連接成片的地方。這些社區然充滿滬上風情,但看來也是上海城市發展的難題。它們位於市中心,有些就在繁華的南京路步行街背後,但裡面的居住環境與現代化都市很不相稱。我們早上到酒店後面的弄堂區蹓躂,一個常見的景象,是居民在洗馬桶,就在弄堂的污水溝邊,和每戶門前都有的水泥砌成的洗濯盤上。很奇怪,弄堂裡看不到一座公廁,情況與廣州完全不同。
上海世博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選取,想必與上海的城市現實大有關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