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理性太多與感性不足

有朋友對我說,這裡的文字太多理性。潛台詞自然是「感性不足」了。
朋友在報章上有個「地盤」,文章頗受讀者歡迎,自然深諳寫專欄的箇中三味。
文字要有感性以動人,誠然是真的。所謂感性,就是拿出真感情來,把真感放進去,而不是說假話,或者只是平鋪直敘,缺乏個人的真情實感。
林語堂在這方面早有體會介紹寫散文的經驗時說過:「蓋現代散文之技巧,專在冶議論情感於一爐,而成個人的筆調。此議論、情感,非自修辭章法學來,乃由解脫性靈、參悟道理學來。」
簡單來說,就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了。過於理性,會顯得冷冰冰,生人勿近;而過於感性,欠了理性的節制和引導,除了個人的宣洩,於人助益無多。
兩者都不可少,但都必須出之以誠。這也就是林語堂所說的:「誠於己者,自能引動他人。」
很多作家的文字,其實都無意寫作於人有何意義,都不過是個人感悟的排遣之作,最終受到歡迎,主要就是都屬「誠於己者」。
不過,要「誠於己」容易麼?
佛家有坐禪,或叫禪定。很多教人坐禪、禪定的,都設法讓人摒除一切雜念,達到無我的境界,就同修練氣功一樣。從心靈的修為來說,達到清靜無疑是一個很高的境界。但更積極的坐禪不僅是求清靜而已,而是要通過坐禪達到「觀心」,就是跳出自我,客觀地檢視自己,進行「觀自在」,達到「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只有這樣,才能真的「誠於己」。
說真的,這太難了。「誠於己」而又敢公於眾,就更難。我對一些專欄作家很佩服,有時,真覺得他們在裸體示眾了,把個人的東西曝曬於陽光之下。老實說,我缺少這樣的勇氣。
我有一次無知地闖進了不記得是Facebook 還是Hi5,按了幾個鍵之後發覺包括通訊錄等東西已自動上載到網頁上,只等我再按一下鍵紐,很多私人東西──包括朋友的私人東西──就會散發出去,再幾個回合,這些個人東西就「萬刦不復」了。我脊背一涼,趕緊小心找到「取消」鍵按下,仿佛從懸崖邊上退了回來。
真對不起,這裡欠了幾分真,但能見到的,必誠。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