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

維港帆影誰欣賞?

又換了一下「筆下留情」的版頭,是一列西式帆船正在朝陽之下揚帆出海。由於位置所限,剪裁得只見到帆船和海面,你可能不知道這是哪裡拍的了。告訴你,這是維港的景象。

這一列帆船出現的尖沙咀與灣仔之間海面,正正是香港的心臟部分。你或者想像不到,繁華忙碌的香港中央有這樣的悠閑景致吧?

想像不到一點不出奇,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香港人對身邊的景致常常視而不見。維港兩岸之間本來交通繁忙,現在,渡輪公司卻在哀嘆乘客不足了。不是沒有人「過海」,而是都進行快速高效的「地下活動」,經海底隧道、地鐵過海而己。就在這些帆船之下,紅磡海底隧道車流不斷。拍照的時候是周未早上,陽光剛照射到帆船如貫的海面上,隧道兩邊的進出口說不定已出現車龍了。

都鑽進了地下、海底的黑暗世界,又怎麼看得到上面的陽光、帆影?

上面的陽光、帆影留給誰看?看來主要是遊客吧。你到尖沙咀海旁、會展中心海旁走一走,看看有幾個本地人?

很久以來,我一直惋惜為什麼我們把這麼好的景色荒棄了。

過去,維港的海邊,從西灣到銅鑼灣,都要發揮經濟功能,是貨物起卸區。加上不斷填海,海岸線不斷變化,海邊不是散步觀景的地方。政府不重視,市民也似乎不稀罕。九龍那邊差不多。到了很晚期,才想到要有一個環境舒適的海旁讓市民親近海港,於是建成尖東一帶的海濱長廊。

但在港島這邊,海邊仍然難以親近。要到海邊好好散散步,只有選太古城、鯉景灣那一段。據說,太古城海邊走廊那一段,是太古地產發展太古城時與政府談判得來的結果。太古的發展項目常予人好感。就我而言,最大的好感是有長遠的發展眼光,和肯為公眾提供較大的公用空間。這同其他地產商的「寸土必爭」對比強烈,高下立見。

銅鑼灣避風塘也有一段靠海的行人道,但較難抵達,而且路旁車輛飛馳,行人很稀少。

到中環工作後,我曾每天步行上下班,盡量靠著海邊走,走的是一條十分迂迴曲折的路線,相信很多在島港住上多年的人也不知道可以這麼走。港島的海邊就是這樣:肝腸寸斷,而且拒人於「千里」之外。

所以,目前在中環至灣仔進行的填海築路工程,要修築一個方便到海邊走走的新海旁,我絕對贊成。維港已經填得夠多了,不可以無休止的填下去。但我絕對支持以一個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經濟為本的新海旁結束市區維港的填海行動。

有了這個新海邊,欣賞陽光、帆影這樣的景致將方便多了。但會有多少人懂得去欣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