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中美兩條對比強烈的新聞

我有一位搞印刷的朋友,至今仍然在香港生產,沒有如一些同業一樣遷到內地去找出路。難得的是,他在香港發展得不錯。他的廠房設在工廠大廈,規模相對於在內地見到印刷廠,當然沒法比。他憑什麼可以在香港繼續搞工業而屹立不倒?

幾年前,他和我說過一條經驗:堅持在技術設備上走在同業的最前頭。

那時,我到他的工廠參觀過。見識過行內叫P-to-P的印刷設備,這就像我們現在用電腦打印一樣,中間沒有了以前的製版工序。不同的是他的打印機是一條龍式的印刷機。這樣的印刷機,過去很龐大,要幾個人操作,機器周圍到處是油墨,很骯髒。現在變得很小巧,很乾淨。

朋友經常到外國參觀印刷設備展覽,了解技術發展的潮流。他認為,香港生產成本高,一定要在技術設備上走在最前頭,才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他本來是做製版的,後來改行做印刷,而他原來的行業,已差不多不存在了。

近年來,這個世界發展得說多快有多快,無論是一個企業還是一個行業,若缺乏前瞻性眼光,苟且偷安,或遲或早要被淘汰。

這是今天看到兩條新聞時想到。

這兩條對比強烈的新聞,一條是美國緊急磋商如何拿出巨資挽救三大車廠,一是中國的廣東宣布「決不盲目去救落後的生產能力」。顯然,兩者走的是相反的方向。

汽車工業歷來是美國的龍頭產業,從上個世紀初以來一直帶動著美國經濟發展,所以有「通用向前,美國向前」之說。但目前的美國汽車工業已成為技術落後的代名詞,日本、韓國,以至歐洲汽車,先後跑到美國汽車的前面,能源效率、款式、品質、耐用性都把美國汽車比下去。多年來,美國各大車廠就是不思進取,而不斷靠法律、政治上的保護,例如靠游說議員去否決強制性提高能源效益,來勉強支撐下去。金融海嘯一來,三大車廠都散架了。是用納稅人的錢去挽救這些落後的車廠?還是讓它們接受市場淘汰,從而摧生新的汽車工業?這在美國引起很大爭議。

新的汽車工業,就是在底特律之外以嶄新的概念和技術設計的新一代汽車產業。Thomas Friedman今天在《當底特律睡覺的時候》的文章(http://www.nytimes.com/2008/12/10/opinion/10friedman.html?em中認為,沒有必要去挽救以三大車廠為代表的舊汽車工業,就如當年當個人電腦出現時,沒有必要去挽救打字機行業一樣。

在廣東,近幾年一直在推行產業結構調整,汪洋上場後,更是大張旗鼓地進行,在那裡投資的港商首當其衝。金融海嘯後,一些港商以為汪洋的大刀闊斧會收起來,誰知汪洋在中央的支持下更堅決地宣布:「決不能盲目去救落後的生產能力」。

多年來心存僥倖的港商,要趕快清醒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