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月沉 |
中國人只要讀過幾年書,一定可以背誦若干詠月的名句、名篇,最不濟的也可以隨口說出幾個四字成語來:月黑風高、花前月下、月白風清、海底撈月……,要麼能哼出幾首名字富詩意、借月道情的流行曲來:《明月千里寄相思》、《月亮代表我的心》、《彩雲追月》……。
最出名的詠月詩,一定是李白的《靜夜思》了,流傳最廣的版本是:「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出自清代編成的《唐詩三百首》。宋代《李太白文集》(卷六)等多個詩集則有更早的不同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第一句末三字是「看月光」,不是「明月光」;第三句末三字是「望山月」,不是「望明月」。這個版本的意象更豐富,可考據出是李白在某地山居之作,儘管至今難以確定創作於何時何地。
宋距唐年代相近,宋人又推崇唐詩,誤傳差錯相對較少,宋代版本的《靜夜思》應該較可靠。清朝康熙皇帝欽定的權威唐詩匯編《全唐詩》,也採用這個版本。直到乾隆年間所編、後來「風行海內」的《唐詩三百首》採用了明朝《唐人萬首絕句》與清康熙年《唐詩別裁》對《靜夜思》的兩處改動,「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才成為流行版本。
著有《李白全集編年註釋》的薛天緯教授曾就「牀前看月光」說,「月光」是無形的東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月光」是指「月的光芒」,「看月光」的確不通。廣東人則認為「看月光」沒有問題,因為粵語、四邑話中「月光」都有兩義,主要指月亮,也指月亮的光芒。說「嗰月光好圓」,說的是月亮。「曬月光」說的也是月亮,猶如說「曬太陽」。客家話、贛語也把月亮叫作「月光」,大概都是中原古漢語的遺存。客家话把月亮繞着光環的月暈現象稱作「月光荷枷」,「荷」即扛着,就是說月亮戴着圓圓的枷,很形象。唐長孫正隱有五言律詩,頷聯「月光三五夜,燈燄一重春」中,「月光」顯然指月亮,特指上元節的月亮。
對於詩人,月亮是重要的靈感源泉。「月」字是《全唐詩》中第十個最常用的字。唐宋詩人,必都有詠月之詩,大詩人都必有詠月的名篇,或思憶感懷,以解個人寂寥,或騷首問天,以探宇宙奧秘。千古詠月佳作,堪稱車載斗量,後世之人則各有所好。其中除了李白、李煜、蘇東坡等名篇,不可遺缺的,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短短四句詩,「明月光」「望明月」,用了兩個明字,是重複了。以李白詩壇泰斗地位,斷不會犯此低級錯誤。個人相信,「看月光」「望山月」應是正確版本。
回覆刪除這詩不是五絕的正格,平仄、押韻都不合律。「明月光」版本,首句平平平起句,末二字該仄仄卻為仄平。「看月光」版本,首句平平仄仄平,合律。兩版本都以平聲的「光」字收尾,應該押韻,卻是不與後面的「霜」「鄉」協韻。其餘各句都有瑕疵。「明月光」版本「明月」二字重複是其一。這或可以李白才思放縱,詩作常破格解釋。這詩平白如話,童蒙可懂,可視為白話詩。《唐诗三百首》原本是為童子啟蒙而编的家塾詩歌课本,易於成誦,助長了此版本的風行。這詩始見於宋時,是不是真的出自李白之手,至今仍有疑問。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