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1日 星期日

中國龍,四千年不斷變形

每年給當年生肖設計一個大福字,算來九年了,還差三年──蛇羊馬──可寫滿十二生肖大福。上一羊年,開始在福字的「田」裡嵌進各種字。到馬年,福字的「田」裡嵌進「馬」字。猴年到來,忽來興緻,在「田」裡畫上猴子。這頗受親友歡迎,於是斗方大福與不同生肖結緣了。

幾個月前就有朋友問,今年的福字怎麼設計? 開始時有些犯難,但一着手就很順利,逐步改進就成了如今的樣子。若說是畫,這只算簡筆畫。手寫而「產量」多,必須能便捷寫出而富神韵,而作為咱中華民族的圖騰,得有氣慨。從朋友們的反應看,這大致合格。

中國龍是虛擬動物,千百年來不斷以不同動物形象綜合形成。據聞一多推斷,以蛇為圖騰的氏族先後兼併許多別的圖騰氏族之後,形成「以大蛇為主體,兼有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 ,魚的鱗和鬚混合而成的龍圖騰」。《禮記》將龍與鳳、龜、麟一起並稱為 「四靈」。 

龍的形象素有「九似」之說,至於是哪九種動物則眾說紛紜。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宋代畫家董宇認為龍「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腳似鳳、鬚似人、耳似象。」宋人羅願又認為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翼》對龍有更多想像:「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更稱「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

陶寺龍盤

數千年間,龍的形象是個由簡到繁的過程。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遺址出土的龍盤,有最古老的中國龍形象。陶寺遺址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絕對年代在西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間,距今約四千年,可視為華夏文明的源頭之一,估計是夏代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龍盤是粗獷的彩繪蟠龍紋陶盤。龍繪在黑色磨光陶衣上的朱紅色龍紋,在盤的內壁和盤心作盤曲狀。據許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二里頭工作隊隊長)在《何以中國》一書的描述,這龍「龍紋蛇驅麟身,方首圓目 ,口長舌,無角無爪 ,似蛇非蛇,似鱷非鱷,應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動物的合體」。以今日眼光去看,這似龍非龍。

到了商周,龍向獸體變形,眼睛圓睜,出現肢體、爪子,尾巴捲轉。到春秋戰國時期,龍的獸體定形,爪有三腳趾,尾巴細卷,嘴巴張大,龍角後卷。

秦漢時,龍頭像牛頭,大耳,龍角細長對稱,身似蛇形,開始出現龍鬚、翅膀。隋唐的龍角出現分叉,口角加深,上顎增長,龍眼變成鳳眼,蛇身豐滿強壯,龍爪從獸爪變成鳥爪。這時的龍強壯威武,與大唐的強盛匹配。到宋代,龍的形象基本定型。清代龍爪之爪數五四三之分,不過是要從天子往下劃分等級。

總之,中國古代視龍為神聖、吉祥象徵。

又到龍年,中華大地瑞氣正蒸騰,正是:

龍騰四海興大業 

花放滿園兆豐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