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Our World in Data 網上的調查統計。「過去二十年,世界赤貧人口比例增加了?減少了?還是持平? 」表中所列國家沒有一個有過半人答對「減少了」,成績最好中國亦只有 49%的人答對。 |
面對問題、事情,人們往往不假思索便憑感覺作出判斷,作出反應。這種直覺或本能,在英語是同一個字 instinct。台灣的中譯本譯之為「直覺偏誤」。
直覺或本能反應,是人必不可少的,危急關頭,說不定可保你生命安全。但思維上一旦定向了,認知上就必有偏誤。羅斯林以大量事例說明了十大 instincts 導致的錯誤。
譬如「負面型直覺偏誤」(The Negativity Instinct),例子在傳媒上唾手可得。
中國昨天(一月十八日)公布最新經濟統計,數字如何,大受關注。路透社日前已採訪世界幾大研究機構如野村等作出預測,因為在全球經濟在疫情下哀鴻遍野,中國經濟可能是唯一的亮點。中國數字大致如專家們預期的,繼一季度比上年同期下降6.8%、二季度反彈而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之後,四季度進一步增長6.5%,全年增長2.3%。中國應為各大經濟體中唯一能夠有所增長國家。
在互相依存的世界中,這值得所有人高興。可是西方一些傳媒是這樣報道的:
China GDP grows after recording lowest economic growth in 40 years (法新社: 中國GDP 2020 年增長2.3%,創40年最低紀錄)
China GDP grows 2.3% in 2020, slowest in more than four decades: Official (《印度時報》:官方報道,中國 2020增長 2.3%,四十多年來最緩 )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lowest in 4 decades amid pandemic (德國之聲:疫情下中國經濟增長四十年來最緩)
香港一個公益廣告通過小孩的口說:「凡事向好嘅(的)方面諗(想)。」可是好些大人總是習慣性地向負面去想、去解釋,西方傳媒在中國新聞報道上尤其有這種定向思維。這猶如蝙蝠追逐黑暗,畏避光明。
Factfulness 一書說,負面型直覺有三種情況:個人記憶有偏誤,總以為今不如昔;記者與社運人士愛報憂不報喜;不敢指出壞事在好轉,擔心被批評麻木不仁。於是人們接收到的資訊充斥着負能量,一般人會憑感覺就說世界變得越來越壞。正面的消息不報道,逐漸好轉的更不報道。傳媒愛辨解說,這都是投讀者之所好。的確,能引發腎上腺素上升的壞消息最受人關注,這是動物本能 ── 把讀者放到動物水平看待了。
於是出現了包括諾貝爾得獎者等有識之士回答世界現狀常識題會輸給黑猩猩的怪現象。
今天讀到一篇關於品酒的文章,其中說:「葡萄酒的味道對我們每個人來講都不一樣,儘管我們酒杯中的每一滴酒都是從同一個酒瓶裡倒出來的。」當前對世界的認識亦一樣,儘管我們面對的是同一個世界。
但要警惕:對世界的認識畢竟不等同於捧着葡萄酒杯的輕啖淺酌。
(閱讀《真確(性)》〔Factfulness] 之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