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林說了這樣一個故事:在非洲與一位天主教修女共事,修女的辦公室「門常開」,羅斯林到她的辦公室去商議什麼,亦不關門,門上掛着教宗的畫像。有一回,商議的事情有點敏感,羅斯林進門後,修女把門關上了,門後的風光讓羅斯林大開眼界:一塊紙板上掛滿避孕套。
修女依着天主教教義,反對避孕,但在實際操作上,她深深明白小小的避孕套對控制人口無節制膨脹和改善公共衛生有多重要。從大門予人的直覺去認識這位修女的工作就錯了。
羅斯林列舉了十種直覺偏誤(instinct):
- 二分化直覺偏誤(The Gap Instinct),愛二元對立地看問題,只看到黑和白、我們和他們,止於「一生二」,不知「二生三」,更不知「三生萬物」。
- 負面型直覺偏誤(The Negativity Instinct),愛從負面下結論,對某些特定領域的事情慣於從負面解釋。
- 直線型直覺偏誤(The Straight Line Instinct),以為事情都直線地發展,不知有跌宕起伏,不知變幻才是永恆。
- 恐懼型直覺偏誤(The Fear Instinct),在過多負面資訊下,過高評估風險,並在無謂的恐懼下作出結論和部署。
- 失真型直覺偏誤(The Size Instinct),常被絕對數字、放大的圖表、眼前的特例嚇壞,不知道作整體比較、了解平均值。例如瑞典有人被熊殺死成為大新聞,因為世紀一遇; 每三十天有一女性被伴侶殺死就不為人關心。
- 概括型直覺偏誤(The Generalization Instinct),人通過把事物歸類以認識紛繁的世界,卻常常有簡化、粗疏之弊,例如簡單地把全球二百個國家歸類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歸類於多數的可能佔99%,也可能只是51%。
- 宿命型直覺偏誤(The Destiny Instinct),以為好的恆好,壞的恆壞,不知好壞會互相轉化,「石頭他朝成翡翠」。
- 單一觀點直覺偏誤(The Single Perspective Instinct),手中只有鎚子,會把所有東西都當釘子;手中若有更多工具如鋸子、板手、鉗子……就不一樣。提防專家變「磚家」。
- 怪罪型直覺偏誤(The Blame Instinct),即「甩鍋」,特朗普是典型中的典型。
- 急迫型直覺偏誤(The Urgency Instinct),在緊迫情況下失去冷靜而誤判,造成不必要失誤。
Factfulness 一書是羅斯林與兩個女兒合作完成的,二零一五年作出決定,誰料不到半年之後,羅斯林就診斷出未期胰腺癌,一年後去世。書最後由兩個女兒完成,二零一八年出版,網上可看到電子英文版。
迅速演變的世界日益光怪陸離,虛假訊息鋪天蓋地。要保持頭腦清醒,有必要給自己的思考工具箱增添工具。我推薦這本不長而易讀的書。
(閱讀《真確(性)》〔Factfulness] 之五,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