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開幕表演中的NHS環節中,護士作實境表演。 |
她是藥劑師,發覺身體不適後做了檢測,四日後才得知結果;打電話給醫生,對方着她「千祈咪嚟搵我(千萬別來找我)」,回家休息,實在撐不住就叫救護車上醫院。
這冷漠也不叫人意外。早在疫情發生時,西方以至日本等地都對這傳染病「無為而治」:既然暫時沒有特效藥,如非重症,特別是年輕病人,就不要到醫院「添亂」了,以防醫療系統受壓而崩潰。想不到,一年後的英國,仍然如斯「無為」。
對此,曾有人譽之為運用有限資源的有效管理方法,反倒是中國人命關天、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大建方艙醫院收治輕症病人的抗疫方針被視為不合理的浪費資源。
「實践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年後,全球染病人數即將破億(JHU最新數字是99,674,951),死了2,139,183人。只要比較一下各國各地的統計,優劣高下,一目了然。
英國的數字矚目驚心。英國人口約六千六百萬,全球排第21位,但新冠確診數(最新為3,680,101)、病歿數(最新為98,723,快破十萬)都排第5。路透社昨天有報道指出, 英國死亡人數已超過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平民死亡人數,是英國一九四零至四一年慘受納粹德國閃電戰轟炸時死亡人數的兩倍,只是當時的英國總人口不及目前。
說到英國的醫療,不得不提英國的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它覆蓋全英人口,被譽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公立醫療系統」,主要經費源於稅收,是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的最大開支項目。它自戰後的一九四八年建立以來,遵行普遍性原則,有收入者都必須參加,繳納統一的保險費,按統一標準提供醫療福利。
這系統自始成為英國的驕傲。二零一二年倫敦奧運開幕式表演,以兩項內容代表英國的現代成就,一是《哈利·波特》,二就是NHS,表演者包括一千二百名護士。
可是自鐵娘子八十年代當政後,這個由國家管理的系統就不斷成為改革大政府政策的犧牲品,服務不斷外判到私營機構和個人,服務不斷萎縮。
網上有大量有關NHS困境的文章,例如英國醫學協會(MDA)網頁上NHS on the cusp of collapse(NHS瀕於崩潰)一文。文章上載於二零一九年十一月,是當年流感季節來臨時擔心醫療系統不堪重荷的警告。孰知重荷比想像的大了N倍。更早之前,有標題相似的報道(The NHS i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指出「只有徹底的政治逆轉才能救亡」(only a complete political U-turn can save it)。
英國的悲劇不是醫療悲劇,而是政治悲劇,意識形態悲劇。然而沒有政客、官員被問責下台,只有病人付出代價 ── 包括生命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