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長夀鋼琴家魯賓斯坦的秘密

以長夀見稱的魯賓斯坦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彭華茂在「一席」演講「老年心理」,談到二十世紀最偉大鋼琴家魯賓斯坦晚年的一個「秘密」。

魯賓斯坦以長夀著稱,這既指他的天年,也指他的演奏生涯。他一九八二年去世,差不多活到 96 歲。他五歲就登台演出,直至一九七六年以89之齡,在倫敦舉行告別演奏會,演奏生涯長達84年。人們說音樂家多長夀,都會以他作例子。


他在漫長的演奏生涯中,以音樂涉獵寬廣著稱。一九六一年十月到十二月,他在紐約舉辦了十場獨奏會,彈奏了從巴赫到斯特拉文斯基等 70位作曲家的 89 首作品,無一重複,鮮有鋼琴家能望其項背。


彭華茂談到,有人問魯賓斯坦,那麼大年紀還能公開演奏,有什麼奧秘?魯賓斯坦說,首先他只選擇少數幾個曲目來彈奏,然後反複地練習這幾個曲目;為了應對手指靈活性下降,當快板到來之前,他會先慢下來,這樣,快板只要彈得相對快就可以了。


這涉及三個概念,一是選擇(Selection,只選若干曲目),二是優化(Optimization,集中精力練好),三是補償(Compensation,適當的樂曲處理)。這就是德國心理學家Baltes夫婦研究老年心理中建立的「成功的老齡化」 SOC 模型理論。中文有翻譯為「選擇、補償最優化理論模型」。


這理論從人的畢生發展角度出發,用變化與可塑性兩個概念,將成功的老齡化定義為良好的心理適應過程;認為人在衰老過程中會經歷各種資源的喪失,如體力下降、有病,但也會有新機遇,如教育。因此,成功的老齡化就是通過選擇、補償、最優化把積極因素最大化,同時把消極的因素最小化。


個人資源的限制或喪失下,選擇是必要的,可能是放棄原來的目標,可能是追求新目標;可能是通過考察當前狀況、預見未來變化而主動作出,也可能是突然生變下被動進行。


用替代方法或手段來達到目標就是補償。可能是調動自己的能動性去做到,也可以借助技術和他人的幫助。


優化過程存在於選擇和補償的過程中,以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使補償的過程盡量完美、順利,使個人在自己所選擇的領域中對內外部資源的分配達到更高的水平。


人的一生其實都在資源與目標的角力中掙扎,在不同年齡階段都要努力把有限的資源(金錢、時間、精力等)得到最大利用,以達到人生不同階段的目標。從這角度去看,SOC 模型適用於不同年齡段的人。在生命的每一時期,資源都是有限的、稀缺的,人不可能得到所有盡展所長的機會。


能如魯賓斯坦當然最好 ── 曾經滄海之後,他的每一滴水都有着大海的味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