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願景所耀,民心所向

與中國打了幾十年交道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指出:「中國式的思維非常善於戰略規劃。」這是指長遠、宏觀的部署,有別於微觀、短視、具體的計劃。他後來又說,如果有人在他七十年代初訪華時拿出今日中國面貌的照片來,說中國幾十年後會是這個樣子,他一定不會相信。

這其實說明了兩個問題,即中國領導人既說得出,又做得到。

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的執政不怎麼樣,下台後今年曾再出馬競選,結果法國人選出了看來更有朝氣的馬克隆。不過對於中國,他有一點說得很到位。復旦大學教授張維為說,不久前與薩爾科齊交談,對方觀察到,中國每隔一段時間會給人民提出一個遠景,而且總是能夠把遠景實現;並說在整個世界充滿不確定的時候,中國給世界提供了難得的確定性。

「遠景」或稱「願景」能鼓舞民心,利於團結奮進,但若虛渺如天堂,不能一步一步地取得實證的成果,會如海市蜃樓般逐漸消散,民心會隨而逐步渙散。

中國政府一九四九年成立後,宣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九五四年的全國人大明確提出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即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和國防的現代化。這是初國之初的最大願景。

一九六四年,周恩來在全國人大宣布,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基本完成,進一步提出「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四個現代化」有了新的內容。

一九七五年,周恩來又在第三屆全國人大提出分兩步走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第一步,從一九六四年第三屆人大算起,用十五年時間,在一九八〇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

到八十年代,鄧小平明確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構思:第一步,在八十年代把經濟翻一番,以一九八零年為基數,達到人均五百美元,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二十世紀末再翻一番,人均達到一千美元,進入小康社會;第三步,在下世紀用 30 到 50 年再翻兩番,達到人均四千美元,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據世界銀行二零一五年的數字,中國的人均收入已達七千九百美元,差不多比鄧小平的構想高一倍了。「三步走」已提前實現。

中國的「願景」不斷與時俱進。五年前,中國提出要在二零四九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昨天的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建成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加上一個「強」字;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之外,又增加了「美麗」,形成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布局。

這將分兩步實現:從二零二零年到二零三五,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零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從建國初期的「四個現代化」,到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的戰略發展部署脈絡分明,儘管其間發生過不少折騰,而總能在風雨過後,重新上路,精神更抖摟。

總的目標,是一個新提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國歷來有「民心」之說,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不同於民意、民主,而內涵更深沉、厚重。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實實在在的民心,誰曰不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