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當航船上沒有領航員

蘇格蘭獨立公投塵埃落定,反對獨立的一方如所預料的勝出了。這次公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歐洲更發生了共鳴效應,一些一直在爭取獨立的地方如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也在醞釀獨立公投了。這一點不奇怪,歐洲的歷史是不斷走向分裂的歷史,甚至可以說,歐洲文化就建基於分裂的基礎上。

據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有19個國家,而到今天,歐洲有45個國家。其中不少是近四分之一世紀內,即在冷戰結束後出現或者說重新出現的。這可苦了地圖印刷商,歐洲地圖不幾年就會過時,要更新。從相反角度看,也可以說為他們創造了商機。「商機」可能陸續有來,因為歐洲在分離的地區還約有三十個,意大利的撒丁島,德國的巴筏里亞都有這樣的思潮,烏克蘭更因此弄得兵戎相見了。

蘇格蘭公投頗為一些人樂道,指為民主、理性、文明的典範。蘇格蘭人在獨立這樣的重大議題上,沒有如某些地方的訴諸暴力,而用一人一票的投票決定,和平公正。公投中,只發生過零星的小衝突,勝負雙方都很克制,非常值得稱讚;獨派一方還在未點票之前就揚言,即使輸了也不會要求重新點票,很有君子之風。可是在預備公投以來兩年中造成的社會撕裂能不能迅速撫平就難說了。

這樣的公投,要說能夠絕對的理性、冷靜,是很難相信的,特別是主張獨立的一方,難免要訴諸挑動民族情緒。把獨立公投定在今年,就是個激發民族情緒的精心設計──今年正好是蘇格蘭抵抗英格蘭入侵的最著名戰役The Battle of Bannockburn 的七百周年,這戰役是所有蘇格蘭人都知道的通識題目。

一位蘇格蘭學者觀察了海外對蘇格蘭公投的反應,又特別指出一個外人鮮有注意的事實:公投很大程度上其實是針對英國保守黨即英國現任首相卡梅倫的執政黨的不信任投票。

已故戴卓爾夫人,被視為扭轉英國下滑國勢的偉大首相,可是在英國特別是蘇格蘭,她的聲譽遠不如海外之隆,以致她辭世的消息一傳出,即有人開香檳慶祝,其中相信有很多是蘇格蘭人。繼承戴卓爾主義的保守黨被指破壞了蘇格蘭的工業,並削弱了社會福利保險體系,擴大了不平等。蘇格蘭民族黨的崛起,除了靠主張獨立的綱領,還靠與保守黨對着幹的作風。據說,蘇格蘭人「對保守黨的厭惡已經變成了仇恨」。在二零一零年的選舉中,保守黨在蘇格蘭59個議員席位中僅獲得了一席。蘇格蘭的年輕一代,可以說是在對保守黨的仇恨中成長起來的。

在這樣的情緒下的投票,你說能夠有多冷靜、理性?更不要說,「你是否同意蘇格蘭獨立」這簡單的問題背後牽涉的非常複雜問題了。假若選擇獨立,在政治、經濟、民生上要面對的問題,如貨幣、債務、稅務、保險、石油、軍備……等等,都錯綜糾纏,非一般人可以深入了解。這次公投籌備了兩年,期間舉行過很多面向選民的簡介、研討,但你說選民──包括不少剛滿16歲的新選民──因此能投下深思熟慮的理性一票,我是十分懷疑的。

民主很「科學」,因為它以數據說話,以票數多寡定勝負。但從根本上來說,它只管程序,只求在數量上作出分野,沒有意識形態上的意義,也不管結果的好讓,對質量不負責任。它的最大好處是責任分攤,共同承擔後果──準確點說是要全體承擔由相對多數人(不一定是絕對多數人)選擇的後果。這是不是政客推卸責任的詭計?

這是很無奈的做法,就如航船上發現沒有人能爬上最高的桅頂去給大家指明航向時,不得不由在甲板上團團轉的乘客去投票決定船該駛到哪裡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