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寫實與寫意,雕塑與建築

中銀大廈的《太極》雕塑
剛到廣州參觀了潘鶴的雕塑藝術園,又可以在香港欣賞「刻畫人間 朱銘雕塑大展」,真是樂事。台灣雕塑大師朱銘的大型個展正在香港藝術館舉行,我還未看。這應當是朱銘在香港的第一個大型個展,不可錯過。

對於朱銘,香港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一定見過他的作品。他最為人熟悉的應當是太極系列,這可能也是他最受人喜愛的作品系列,在中環中銀大廈、交易廣場之外面,都可以見到。我也是由此認識朱銘的,一見即認定是大師之作。

太極系列是由木雕轉為銅鑄的作品,大刀闊斧,渾似天成,耍太極的人形在似與不似之間,古樸、厚重、大氣,很有中國氣派。用西方的眼光與理論,這是抽象作品,可是我認為說是寫意作品更好。「寫意」是中國文化中對不摹擬客觀真實,而把主觀情意融入景與物之後生化出的描繪,可以是畫,可以是字,可以是詩,可以是曲。「得意忘形」四字一般屬貶意用語,但用在寫意用筆()上,非常貼切。朱銘的作品都「得意忘形」。

對比之下,潘鶴的作品偏於寫實,可是常常虛實結合。他的人物,在容顏、手腳、軀體上會刻劃細緻,但衣服等附屬物會洗練、概括,形成虛實對比。更多時候,更虛又更實的,是作品橫溢之情與磅礡的感染力。

老子不幹了!──潘鶴的《省港大罷工》

香港似乎沒有潘鶴的大型戶外作品,如果有的話可能是某位名人的頭像、胸像。要數香港的大型雕塑,可以數出哪些來?最有名的該是寶蓮寺的天壇大佛了,不久還會有大埔洞梓慈山寺的觀音像。此外有星光大道的李小龍像(出自廣東一雕塑家之手)、九龍公園雕塑廊一批作品、沙田城市廣場雕塑公園一批作品。太古城有多座較小型的,主要是文樓的作品。尖沙咀香港藝術館平台、幾個公園和圖書館也有一些。其中真正有影響力的真數不出幾個來。

還可以數上的是朱銘的幾個作品,和亨利.摩爾(Henry Moore)在中環大會堂花園、怡和大廈、交易廣場的作品。

曾聽一位建築師說,他在設計一座公共設施時,想物色一些雕塑作品置於戶外空間,可是在香港找不到滿意的,結果要到外國去搜羅。後來在這座設施中,果然看到多座雕塑,人物塑像顯然都是西洋的,其餘的屬抽象派,不明所以,該源自本地吧,都不能予人什麼衝擊。

多年前在溫哥華的商業區蹓躂,發覺幾乎每座大廈之外都有一座雕塑,安置得很講究,不是因為有個空間得放置點什麼而胡亂安放的。最近與一位建築界的年輕人聊起來才知道,原來這是有法例規管的,建築商要把建築費的百分之一用來設計戶外雕塑。──怪不得!

雕塑與建築的關係真個非常密切。雕塑屬於藝術,在很多地方,學雕塑要到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但在歐洲一些國家,雕塑系設在建築學院,把雕塑視為建築學的一部分。米開朗基羅以雕塑聞名也以建築設計聞名,並非偶然。

香港有不少世界級的摩天大廈,卻缺少相應的世界級的雕塑作品。朱銘的大展未知是否可以有助彌補這一缺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