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廣州進步的一面

南越王宮博物館的展示樓
曾看到有人在博客上為文說,對廣州印象不佳,主要是雜亂、骯髒、欠安全感。這是有根據的,我對羊城有感情,一樣不喜歡這個城市的這些側面。可是廣州在加強自己的文化品位上,頗有進步,近年增加的公共文化設施真不少,其中有些,我至今沒有機會去參觀。

譬如,我很想看看新建的廣東省博物館(是香港建築師嚴迅奇設計的,他也是「門常開」的設計者),想到雕塑公園一遊,想到類似北京「七九八藝術區」的員村「紅專區」走走。這些本來已列入了這次廣州行的行程,可是受到臨時知道的南越王宮博物館和潘鶴雕塑藝術園(明天得寫一寫)的吸引,以上景點又去不成了。

廣州的範圍擴大了,地鐵伸延得很廣,很多過去較難到達的地方,現在坐地鐵就可以去到,或者到了附近再「打的」去。廣州近年恢復了著名的景點「蘿崗香雪」,重植一度被毀的梅林,據說有梅樹六七千株之多。大概明年,地鐵六號線就可以擴展到蘿崗去,有個香雪站。到時候,非重遊蘿崗不可了。

很多可遊的地點其實就在市內,甚至就在繁華鬧市中心。考古證明,由古之番禺到今之廣州,這裡的市中心區一直不變,就在現在以北京路為中心的一帶。南越王宮本來在江邊。隨着江邊因沙土沖積而向南擴展,市中心區逐步擴大。現在北京路步行街中心,可以見到考古發掘出來的古道,證明這條路本身就有上千年歷史。城市中心兩千年沒有移動過,據說這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是獨一無二的。

南越王宮的「萬歲」瓦當
南越王宮遺址其實也是南朝時南漢王宮的遺址,也是歷朝不同場所的遺址,因而出土遺物十分豐富,其中一項是古井,竟然有五百多口,以致可以稱為「古井文化博物館」。在「飲水思源」展廳中,一口在地面以下展示的古井兩邊被切成立剖面,專家在剖面上清晰劃分出歷朝代的文化層,形象地展示了二千餘年歷史的沉積,猶如一部無字史書:南越王宮遺址之下是秦代船塢遺址,之上有東漢至民國的各朝代遺跡。

南越王宮博物館是今年春節時才擴大開放的,博物館耗資七億多元。對於這項工程,原來在廣州一度引起爭議,有「網民」認為這是勞民傷財,不如拿錢來改善民生云云。這屬於搶佔道德高地的誇誇其談,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這般悲天憫人一番。廣州的GDP僅次於上海、北京,花七億元實在不算大手筆。而建成這樣一座可以在世界上讓人驕傲的遺址博物館,廣州人該高興才對。

一個城市的地位,不僅是生產總值、物質生活水平上的量度,還要比較城市和市民的文化水平和涵養。這當然不是有錢了、多建些文化硬件可以堆砌而成,但這樣的硬件一定有利於加強城市的文化實力。本城市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又有能力和識見去建起相應的文化設施來,實在值得高興。

在大陸的政治體制下,只要是認定了的東西,可以發展得很快,廣州諸多的文化設施、地鐵等基建設施就這樣在不長時間內陸續形成了。而在香港,公共建設遙遙無期變成了常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